魏國沒能利用“四代亂政”打垮秦國的關鍵原因是魏武侯改變了父親魏文侯向西進攻秦國的長期戰略,將魏國的戰略重心轉向了東方。外部威脅的減弱讓秦國走出了近六十年的“四代亂政”。

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魏武侯(魏擊)並不是一個昏君,而是讓魏國霸業更上一層樓的有爲之主。更有意思的是,魏武侯當太子時曾經帶兵攻秦,他最早的政治資本是靠向西進攻秦國得來的。既然如此,魏武侯爲什麼放棄了向西進攻秦國的長期戰略呢?本鬼說說一家之言。

與父親魏文侯相比,魏武侯的戰略水平確實是個短板,他個人更加傾向於通過魏國的硬實力而非戰略佈局來爭霸。魏武侯此生犯了不少戰略錯誤,比如破壞“三晉”聯盟,放棄向西進攻秦國的長期戰略也與此有關。但戰略水平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李悝變法”的缺陷。

“李悝變法”確實是魏國成爲戰國第一霸主的主要原因。但與後來的“商鞅變法”相比,“李悝變法”存在一個缺陷:沒有建立完全符合新興勳貴的體制,導致新興勳貴與舊貴族並存。於是魏國的新興勳貴與舊貴族的矛盾一直存在,魏文侯的解決方法是將內部矛盾轉化爲外部矛盾。

正因如此,魏文侯將向西攻秦的長期戰略交給新興勳貴的代表吳起負責,魏國從秦國手中奪取的河西之地也由吳起治理。河西之地成爲魏國新興勳貴的大本營,誕生了對戰國影響深遠的“西河學派”。如此一來,魏國向西攻秦的長期戰略就與魏國新興勳貴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魏文侯去世後,魏國舊貴族利用魏武侯的短視和猜忌重新抬頭,最終迫使吳起逃出魏國,新興勳貴從此勢微。因爲魏國向西攻秦的長期戰略與魏國新興勳貴的利益是綁定在一起的,所以魏國新興勳貴的勢微導致向西攻秦的長期戰略在魏國再無有力支持者,自然被魏國放棄。

綜上所述,魏武侯放棄向西攻秦戰略的次要原因是他個人的戰略眼光問題,但根本原因是“李悝變法”遺留的新興勳貴與舊貴族的矛盾在魏武侯時期激化,新興勳貴的失敗導致與其利益綁定的向西攻秦戰略再無有力的支持者,最終被魏國放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