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貝達藥業裁員的消息就在行業中廣爲流傳。多家媒體爆出,此次貝達藥業裁員的主要對象是其研發部門。而從其最新發布的2023年財報中研發人員數量來看,其研發人員從2022年的647人下降爲2023年的562多人,下降比例爲13.14%。

事實上,此前三年間,貝達藥業非常捨得在研發中投入,近三年研發投入呈現逐年增加態勢,2022、2023年都在10億左右,佔營收約40%。但有觀點認爲,捨得在研發進行投入的貝達藥業除了其引以爲豪的首個國產第一代EGFR抑制劑(埃克替尼,商品名:凱美納)以外,多年來都沒有爆款藥物誕生,以致其2022年後營收增速明顯下滑,且多數研發管線處於前期階段,呈現青黃不接態勢。

而從其近日公佈的2023年財報也顯示,出現了增利不增收的現象,且其管理費用大幅下降,有業內人士質疑,裁員、管理費用下降增厚了其當期利潤,但這種方式的持續性有待考量。

2023年利潤快速增長,但營收停滯不前

4月19日晚間,貝達藥業公佈了2023年度報告和一季度報告。

年報顯示,該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爲24.56億元,同比增長3.35%;歸母淨利潤約爲3.48億元,同比增長139.33%;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63億元,同比增長768.85%。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爲9.14億元,同比增長198.05%。

2024一季度報告,該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同比增長38.40%;實現歸母淨利潤9814.07萬元,同比增長90.95%。

整體來說,從財報數據來看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一季度利潤的增速都非常快,2023年歸母淨利潤增長了超過一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2023年全年的營收卻僅僅微增了3.35%。

有業內人士猜測,裁員、管理費用下降對於其利潤增長有一定貢獻,但如果營收持續不增長,說明貝達藥業的產品結構缺乏競爭性,除了凱美納在過去10年快速放量,其後續的產品放量情況較慢,而這種利潤的增長或是不可持續的。

目前,該公司已擁有凱美納、貝美納、賽美納、伏美納、貝安汀五款上市產品。

其中,凱美納是其“基石產品”,作爲國內首個自主原研的小分子肺癌靶向藥物於2011年6月首個適應症獲批上市,於2017年2月納入醫保。但此前,貝達藥業一直被質疑產品線過於單一,直到凱美納上市的9年後,貝美納才成爲貝達藥業獲批上市的第二款產品,首個適應症在2020年11月上市。而其餘幾款產品分別於2021、2023年上市。

雖然,貝達藥業在2023年財報中未公開每個產品的營收情況,但是從其整體營收來看,其營收增速最快的爲2018年-2021年,營收增速分別爲19.27%、26.94%、20.36%和20.08%,而凱美納無疑是營收的最主要來源;而2022年,即使有多款新品已經上市,其增速也僅在5.82%,明顯放緩。

從其管理費用來看,2023年相較於同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2023年其管理費用爲2.61億,相較於2022年的4.55億下降了將近50%。有業內質疑,開源節流爲增厚其利潤的主要原因。

三年研發投入將近30億,卻沒有爆款藥物誕生

在業內看來,過去三年,貝達藥業非常捨得在研發中投入,財報顯示,其近三年研發投入呈現逐年增加態勢。2021-2023年研發投入分別爲8.6億、9.77億和10億,佔營收比例分別爲38.32%、41.12%和40.8%。

三年時間該公司的累計研發投入將近30億,但遺憾的是依然沒有做出一個像埃克替尼一樣的爆款。

從該公司的後續管線來看,貝達藥業官網顯示,推進到三期臨牀的藥物較少,除了兩款已上市藥物在拓展適應症,僅有一款CDK4/6抑制劑BPI-16350處於三期臨牀階段。其餘一款PD-1產品和另一款靶向於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CTLA-4)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處於臨牀二期,除了以上三款在研之外,都還處於臨牀早期階段,研發節奏較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新藥研發火熱的2020年前後,貝達藥業卻拿了大筆資金用來投資房地產。根據港股招股書,貝達藥業耗費大量現金用於投資房地產,在2018年-2020年初,貝達藥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分別爲5.24億元、5.77億元及0.36億元。

事實上,在2023年報裏,貝達的賬上仍然有超過20億元的在建工程,這部分資產主要包括貝達夢工場項目、嵊州創新藥產業化基地項目等項目。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