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4月23日,中國基金報以“ETF大時代 投資新浪潮”爲主題,在深圳舉辦ETF20週年論壇活動。

華夏基金作爲第一隻ETF管理人,同時也是業內ETF規模最大管理人,總經理李一梅參加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她在演講中表示,放眼全球資本市場,ETF是一個發展較快的賽道,我國ETF市場同樣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隨着政策支持和監管環境改善,疊加中國ETF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中國ETF市場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她認爲,在我國ETF市場從相對粗放的發展階段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主動管理賦能產品創設;二是競爭從產品創設延伸至產品運營領域;三是從單隻產品到組合化、策略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以下爲李一梅演講內容摘要:

ETF是發展較快的賽道

我國ETF市場爆發出強勁生命力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受邀參加中國基金報ETF20週年論壇。前面聽了各位領導的演講,我真的是感慨萬千,思緒很快就被拉回了二十多年前。

今天我們在這裏慶祝中國ETF20週年,是以境內首隻ETF華夏上證50ETF在2004年年底成立爲起點,其實,境內市場與ETF的淵源更早。2000年上交所開始組織研究ETF產品,2002年6月上交所推出上證180指數,並宣佈研發相關ETF產品,華夏基金隨即啓動ETF研究工作。

當時公司對ETF項目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公司副總經理爲組長的ETF工作小組,幾乎所有的產品研發人員都參與到ETF開發工作中,上證50ETF的誕生可謂經歷了重重攻堅克難。

爲了開發上證50ETF,公司準備了三年多。這背後涉及交易所、中國結算、券商、託管人、管理人等多方的業務規則,以及技術、系統的創新和改造,可以說是進行ETF業務的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一邊向海外機構取經學習,一邊反覆研究、探索如何設計出一個可以與海外ETF相媲美同時又具有中國特色和後發優勢的投資、交易環境。這其中,監管層領導給予了巨大支持和鼓勵和在創新上的推動力量,公司及相關合作方也投入了巨大資源。

現在大家都說名字裏有數字或字母的基金產品難賣,上證50ETF開了先河,既有數字又有字母,更是難上加難。最後,上證50ETF實現了54億元的首發募集,當時市場也在經歷基金髮行的冰點時刻,可以說是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這段經歷也成爲公司很多老同事終生難忘的記憶。

放眼全球資本市場,ETF是一個發展較快的賽道。近20年全球ETF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2.16%,產品數量也連續20年保持正增長。從1993年全球第一隻ETF成立到2009年ETF規模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全球ETF市場經歷了17年;而到第二個萬億美元,僅用了4年;第三個萬億美元用時3年,第四個萬億美元用時僅1年;此後基本上一年突破一個萬億美元關口,2021年一舉突破至10萬億美元。截至2023年底,全球ETF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1萬億美元。

在中國,第一個1萬億元,我們用了16年,但第2個1萬億元,我們只用了3年。自2021年以來,境內ETF規模兩年複合增速達20.41%,遠超同期公募基金市場4.02%的規模增速。ETF已從公募基金版圖的小小一隅,逐漸成爲基金髮行市場和市場資金的焦點所在。去年末,我們見證了ETF規模突破2萬億元大關、首隻規模超千億的股票ETF誕生等里程碑時刻。如今千億級規模的股票ETF已增至5只,亦出現了首隻規模超2000億元的股票ETF。    

伴隨着行業大發展,華夏基金的ETF業務,已經從1只、54億元發展到87只、超4700億元。二十年前,ETF在中國生根發芽時,我們不曾想到它能爆發出如此強勁的生命力。

更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看到境內ETF產品供給與持有人增長正在形成向上螺旋。對比幾個ETF關鍵規模時點的產品數量和持有人戶數,我們也看到,日益多元的ETF產品供給,不斷豐富投資者選擇,促進ETF規模及持有人數量增長;持有人數量增加進一步激發基金管理人研發推出更多創新產品。此外,ETF服務國家戰略屬性不斷增強。ETF已經成爲新經濟領域投資機會的“吹號者”,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器”。

連接資產端和投資者的ETF,一方面引導資金投向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爲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過一鍵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ETF已逐漸成爲居民財富管理和中長期資金配置的重要工具。在股市震盪行情中,ETF更成爲促進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壓艙石”。

被動投資方興未艾

中國ETF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經歷過高速發展,大家不免疑問,下一個二十年,ETF是紅海還是藍海?

從境外市場經驗來看,美國以ETF爲代表的被動投資蓬勃發展始於2008年。市場尋求能實現風險對沖的金融工具,居民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需求愈加強烈,同時隨着市場有效性提升,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加大,被動投資理念興起,加之養老金入市計劃擴大市場規模,多重內外部因素共振使得美國ETF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當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也經歷着類似的轉折,剛性兌付的泡沫釋放,無風險利率大幅度下降,主動管理的超額收益變少,居民資產配置需求提升,個人養老金制度起步,被動投資方興未艾,迎來發展機遇期。

特別是最近幾年,政策支持和監管環境改善,市場波動激發避險需求,市場成熟度提高,ETF投資者教育普及,國際投資者陸續加入,技術進步促進交易便利,產品創新和多樣化持續,這些共同促使中國ETF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除此之外,中國ETF發展還有着自己的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方面,2004年第一個資本市場“國九條”頒佈時,ETF在中國落地生根。2024年,第三個資本市場“國九條”頒佈,強調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其次,在註冊制背景下,優質上市公司和指數的良性循環爲ETF發展提供沃土。此外,我國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發展空間巨大,資管行業淨值化轉型爲ETF發展帶來新契機。各種政策支持、制度創新以及投顧的普遍應用,都有望助推ETF做大做強。    

地利方面,ETF多樣、靈活的工具屬性也賦予自身豐富且可拓展的應用場景。投資者可以用ETF做股債配置、行業輪動,做投資組合的風險管理、風險測算和收益預算管理等。目前部分主流寬基ETF已經構建了包括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和ETF期權的衍生品生態,生態圈的日趨完善進一步提升ETF吸引力。

人和方面,ETF發展的源動力還是投資者需求。近幾年每當市場調整時,就有大量投資者通過ETF進入市場,這也反映出投資者正在越來越成熟和聰明地使用ETF工具,尤其是養老金、社保資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 

隨着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有更多國際投資者通過ETF進入中國市場,進一步增強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我們發現,去年不僅在績優ETF,在新發ETF中也開始出現外資身影,瑞士銀行集團、野村新加坡等多家知名外資佔據了多隻A股ETF前十大持有人的席位。

目前A股有2億股民,7億基民,但ETF的參與者卻只有近千萬,ETF持有人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將ETF推廣到更多的投資者中,捕捉他們的需求,推出合適的產品,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ETF市場中來。

ETF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未來將呈現三大趨勢    

雖然前路廣闊,但是回望當下,ETF發展確實還存在很多難題待解。我們認爲,ETF在中國已經從相對粗放的發展階段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隨着ETF市場產品飽和度進一步提升,主要市場參與者產品佈局的“硬件”相差並沒有那麼大,基金公司的差異化可能更多體現在優質產品的數量和特色,以及服務能力的“軟件”方面。

下面的三個趨勢我們認爲是需要更多關注的:

一是主動管理賦能產品創設

談到ETF,繞不過的是主動被動之爭。我們一直不認爲指數投資是完全被動的,指數投資其實更考驗主動投資能力。通過ETF,我們把蘊含在主動管理之中的“超額收益能力”,以更加透明、更加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在投資者眼前。而這種主動能力的賦能,在我們看來,是ETF多元化發展的助力,也有利於解決當前ETF同質化難題。

在海外市場,不管是標的指數、指數供應商還是管理人,都呈現極強的多元化特點。美國ETF市場雖然產品發行數量不斷提升,但同質化競爭現象卻持續降低。在美國近三千隻ETF中,跟蹤同指數的ETF數量最多爲4只。在行業主題上,即使是類似的方向,管理人也會傾向於使用不同指數公司的指數或者採用主動管理形式。很多基金管理人雖然在寬基上無法與貝萊德、先鋒、道富三巨頭競爭,但他們專注因子投資、槓桿反向、結構化收益策略、多資產另類策略,且都在市場中找到客羣並建立自己的ETF生態圈,這也是美國ETF始終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我們相信,未來中國的ETF將會從“基準指數、表徵指數”走向“可投資性指數”的全新的領域,從基準投資到一個可投資性時代。

二是競爭從產品創設延伸至產品運營領域

2019年以來ETF市場迎來高速發展,可以說我們正穩步邁向“萬物皆可ETF”的時代。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在ETF品類逐步健全的趨勢下,“重首發、輕持營”的策略已經開始慢慢行不通。2023年ETF規模的增長多源於存量產品的持續營銷,持營貢獻度高達85%,而新發規模佔比收縮至15%。因此,市場各方投入資源開展ETF持續經營的勢頭越來越猛烈。

ETF的競爭從“有沒有”,到了“好不好用”的階段,從重首發延伸到了重持營。在“持營重於首發”的環境趨勢下,基金公司迎來了對於內外部資源協同配合的考驗,如何聯合上下游各類服務機構,將複雜的ETF運營工作轉化爲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爲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資產配置體驗,成爲擺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大課題。

三是從單隻產品到組合化、策略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ETF工具化屬性背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ETF的“網絡效應”和“聚集效應”,即 ETF產品數量越多,可供投資者使用的基礎“模塊”越豐富,最終能夠構建的投資組合數量就可以實現幾何倍數的增長。

雖然ETF市場在過去20年獲得了高速發展,但ETF這種組合價值卻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在我國ETF參與者增加、個人養老金推進、投顧等機構對ETF關注不斷提升後,ETF的組合化具備相當的應用空間。未來ETF的焦點不僅僅是單品的“作戰”,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出更好的ETF解決方案,打造一個又一個多“兵種”協同的“合成營”,打造基於不同場景的ETF投資解決方案。

這其中,“投顧+ETF”的生態模式更值得關注,ETF風格清晰,底層透明能解決客戶的產品信任困境,投資顧問利用ETF 作爲底層工具,可在全面、深入瞭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爲客戶提供適配的ETF產品配置解決方案,通過陪伴幫助投資者提升投資認知、優化投資行爲、改善投資體驗。

從境外成熟市場經驗看,“投顧+ETF”已成爲財富管理的主流模式。美國ICI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美國投資顧問配置 ETF 比例大幅提升,已由不足10%上升至40%左右。

這方面,華夏基金也開始探索,公司攜手投顧機構、圈內KOL共同舉辦多場卓越班活動,旨在與券商、銀行的理財師們一起探索市場新生態下的投資策略與顧問服務,爭取將基金收益轉化爲客戶實實在在的投資回報。

未來ETF生態圈中的參與者數量會越來越多,甚至可能出現新的角色,帶來更多資源稟賦,新的合作模式也有望誕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