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的實踐意義與開展策略

□ 都會幼兒園 何倩雯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教育改革的嚴峻形勢,不僅需要關注自身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還需要爲教育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家庭、學校的合力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如何充分發揮公共服務體系和現有制度在指導家庭和學校聯合教育中的作用,兼顧教師的職責與義務,需要我們國家和社會共同思考和回答。

關鍵詞:家園合作;教學模式;發展近況

一、家園合作的意義

相比國外,中國家校教育銜接的研究起步較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開始研究與幼小有關的問題。自1990年以來,關於幼小研究受到學者和學前教育的重視。

1.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師應該積極爲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學會尊重孩子的自身行爲,以多種方式發展和調整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家校合作中,教師和家庭成員必須在孩子成長的生活環境中貫徹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實現孩子主觀全面發展的願望。

2.家園合作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每逢家長會,可以專門安排家長和老師面對面溝通,聽取家長對孩子現階段表現的看法,保證園內和園外的互動,確保老師能夠及時掌握孩子在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與家長不能只根據孩子在該階段的表現進行簡單評判。

3.家園合作有利於充分利用有效資源

每個幼兒的家庭生活背景可能大不相同,我們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家庭結構、背景下的孩子心理需求和生活習慣,有針對性地選擇合理的方式展開教育,加強教師、家長和教育社會團體之間的溝通,促進父母改變教育方式,改善教育行爲的成效。

二、家園溝通的途徑

一個讓幼兒感覺安全、溫馨、舒適的環境氛圍,對於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很關鍵。皮亞傑認爲,主體與客體之間必須通過行動聯繫起來,相關知識的要素在形成互動產物後,可以被創造成一系列的活動,這說明兒童是通過內化來正確理解世界、文字和語言的。我們應該全方位探索與兒童反思能力快速發展相適應的課程教學活動。

1.溝通是一門藝術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們需要注意孩子的未來發展與接受程度不僅取決於現階段的個人能力、在幼兒園中的整體表現,以及幼師對其的教育程度,還取決於其原生家庭的影響作用。我們應與孩子及其家長展開全面溝通、互動,從而瞭解孩子的情況。

2.換位思考的魅力

如今的幼兒園裏單親家庭孩子越來越多,“問題”幼兒越來越多。教師,不僅要做好家校的溝通員,還要做好孩子的輔導員。必要時,我們也可以以“親人”角色發揮作用。

3.以真心換童心

平等對待孩子,以讚許的目光看待幼兒,活動中多鼓勵孩子;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孩子身上的潛能,有意識地捕捉孩子點滴的進步;多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頭,不吝惜對孩子的讚美,“你可以的”“你一定行”……這些細節都可以給孩子帶來激勵和幸福感,讓孩子在關愛和信任裏樹立堅強自信。

4.用師愛暖童心

教師還要保持理性思考,尋找並引導孩子在各方面做出改善,促進孩子各方面健康發展。例如:小張是班上有名的淘氣包,上課時他總打斷老師的話發表自己的想法。當老師表揚其他同學時,他會立馬舉手說他也可以,也要求老師表揚,如果老師拒絕表揚,他會自己給自己豎個大拇指。教師意識到需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到小張家裏家訪後,教師發現,小張家人平時給予他過多表揚,雖然他已經上幼兒園,但是如果他學會了一個新詞語,家人也會對他大大讚賞。教師同小張父母做了溝通,讓他們明白賞識教育的理念和意義。在幼兒園教師也開始淡化對小張明顯的表揚方式,對於小進步改用肯定的眼神給予鼓勵,對於大改變則注重幫助他一同分析進步的原因是什麼,以後應該怎麼做。慢慢地,小張變得不再那麼“求表揚”了,但是做事情卻更自信,更有底氣了。

5.共同參與的樂趣

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可以考慮邀請學生家長加入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促進學生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從而使得學生的負責人由原來的教師轉變爲家長,也能讓家長理解教師工作的壓力。

三、家園合作的實踐策略

1.將育人觀念融合人本主義

教師和家長應當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從根本上建立起以幼兒爲核心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在日常教學中還是在溝通交流過程中,都應理解、尊重幼兒。新時代的幼兒個性強、思想超前,教師和家長要放低姿態,傾聽幼兒、關心幼兒,贏得幼兒的尊重與信任,實現同幼兒在心靈上的溝通和互動。同時,教師和家長雙方都應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家園互動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在實踐中磨合雙方不同意見,以期步調一致,合作共育。

2.從行爲觀察瞭解心理需求

幼兒在不同環境中的行爲舉動,是其內在心理活動的意義表達,教師和家長可以從中推測其思想動態。幼兒行爲有正當和不正當之分,在幼兒的不正當行爲中隱藏着其身心成長中不健康的苗頭。如何引導幼兒擺脫迷途、走出困境、邁向正途,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精神引領和率先垂範。

教師和家長都需要實時、持續掌握幼兒的外在處境和心理狀態。在分析幼兒行爲表現的基礎上,快速、準確解讀幼兒心理意圖,對觀察到的情況進行交流、溝通,在此基礎上對症下藥。例如:有幼兒在上課時常常喜歡打斷老師的話,這時除了瞭解幼兒在校時的其他情況,教師也可以和家長溝通,瞭解幼兒在家中的情況,並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該幼兒在同父母交流時是否常被父母打斷話語,所以形成了不自覺地模仿。

例如:這兩天,一直古靈精怪的琪琪小朋友忽然像變了個人似的。上課時不是心不在焉就是高度緊張,就連平時最喜愛的遊戲也打不起精神。教師主動同琪琪媽媽做了溝通,原來琪琪媽媽前些日子帶他去參觀了附近的幼兒園,這給琪琪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對比之後,琪琪開始擔心自己能否適應高段的幼兒園生活。知道這個情況後,教師沒有立即找到琪琪,而是在一天中午他自己打飯後大大表揚了他。聽到教師鼓勵後,孩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露出了微笑。之後,琪琪恢復了從前的活潑開朗。

3.建平臺共同孕育美好家園

幼兒問題往往可以追溯至其萌芽狀態,目前絕大多數幼兒爲獨生子女,由於長期生活在長輩的庇護下,他們的心理往往比較脆弱,敏感。對於負面情況,許多幼兒並不願意輕易表露。教師和家長需要及時瞭解、掌握幼兒遇到的各類心理問題,但是往往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場所和機會。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交流需要搭建在一個順暢交流的平臺上。除了用好微信羣、QQ羣等虛擬平臺,還可以建立類似於家園加油站這樣的具體平臺,營造一個輕鬆、可靠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教師、幼兒和家長都能暢所欲言,袒露心聲。這既是一項預防性工作,也是一項補救性服務。通過由專業的心理教師定期、主動地接近教師、幼兒和家長,開展心理測試,及時消除隱藏在幼兒心中的各類心理障礙問題。

例如:小楊一直是一個開朗的孩子,但近期卻不願意來幼兒園,即使勉強去了,他也總是一邊哭泣,一邊自言自語,說着要去找爸爸。課堂上,小楊常望向窗外發呆,對於老師的提問總是顯得不知所措。這些反常行爲立即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家訪老師瞭解其中的原委。原來小楊爸爸長期在外,原本約好節日回家同小楊團聚,結果因故取消。對此,小楊一直難以釋懷、心神不寧,甚至認爲爸爸已經不愛他了。老師得知後,同小楊家長統一思想,因爲小楊現在的心理比較敏感、脆弱,因此一定要緩和疏導他的情緒,幫助他渡過心理低潮,並且通過家園加油站的專業老師進行心理輔導,從源頭上幫助小楊解決問題。終於,小楊在老師的開導下走出心理低谷。

四、結論

兒童成長過程中,需要一些特定環境與場合,促使他們提升相應的表達、思考、實踐能力。可以有效地組織開展相關單詞和語言提升的活動,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教師應對兒童漢語教學內容的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總結影響兒童主體性發展的因素,並提出解決方案,以激發學齡前兒童的自主性,增強兒童的建設性和持續發展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曹美娜.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7(2).

裴小紅.新時期幼兒園如何做好家園共育工作[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7(2):122.

張廣秀.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有效溝通策略[J].動漫界:幼教365,2019(24):76-77.

楊麗萍.淺談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J].師道:教研,2017(12):10-10.

蔡昱曉.心心交融家園共育——談幼兒園家長問卷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教師,2017(10):108-110.

薛曉鶯.構建幼兒園“互聯網+”家園共育新模式[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9(1).

穆仁宇.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制度化的可行性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7):81-83.

劉德苓.新時期幼兒園實現家園共育工作的有效性探究[J].好家長,2019(21):30-30.

成採霞.互聯網在家園共育中運用的必要性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9(13):40-40.

陳靜.新時期學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11):33-3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