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潔清 實習生 吳旭睿 濟南報道

2024年4月12日,北京、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上市公司將迎來一個規範且統一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體系,ESG成爲上市公司發展的“必答題”,建立市場統一的ESG評價體系已成爲業內共識,也是未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山東省作爲工業門類齊全的省份之一,如何在這一新的政策背景下立足本地實際,講好自己的“ESG故事”,就顯得尤爲重要。

在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和ESG(山東)研究聯合體共同打造的《ESG先鋒對話》欄目中,記者採訪了山東財經大學中國國際低碳學院執行院長王璟珉教授,與大家分享ESG知識以及企業發展ESG的重要性。

CSR與ESG:可持續發展的雙重路徑

在企業責任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新聞中,ESG(環境、社會和治理)以及CSR(企業社會責任)這兩個詞彙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人們有時會容易將這兩個概念混淆。實際上,它們是在從不同的角度衡量同一件事情。

王璟珉在《ESG先鋒對話》中說道:“很多人會說CSR不行了,ESG更好,CSR狹隘,ESG更廣泛。但我個人認爲沒有存在這麼大的懸殊,從學理上來講這兩者起源不同,面對的對象不一樣,CSR講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ESG是從投資人的視角來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的治理關係。”

CSR更多地強調的是企業在經濟活動之外對社會和環境所承擔的責任,而ESG則是更側重於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評估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及其對公司長期價值的影響。

王璟珉認爲,雖然CSR與ESG的視角不同,但殊途同歸。都強調企業除了追求經濟收益外,還應當考慮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應該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ESG相比CSR,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框架來評估公司的非財務表現,強調長期價值創造和風險管理。從概念上來講,兩者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推動企業走向更加可持續和負責任的重要力量。

ESG人才:高校培養和社會教育共同努力

在雙碳政策的推動下,ESG披露已經成爲企業的“必選項”,ESG逐漸成爲行業的新風口,企業對ESG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無論是從現有的人才儲備上來說,還是從職業吸引力上來講,國內都處於相對來說比較早期的階段,很多大型企業更傾向於直接從海外引進專業的ESG的人才。

對於ESG的人才培養,王璟珉提議,將ESG理念融入高等教育的學科建設中,例如開設與ESG相關的課程和講座,使學生在進入職場前就能對這一概念有所瞭解。此外,除了學術教育,還應該針對不同羣體進行社會培訓,旨在希望通過這些培訓更快地理解ESG並學會如何在企業內部管理相關事務。

ESG並不能由某一個羣體單獨去實現,而是需要建立一個包括政府、企業、高校、諮詢機構、第三方組織等在內的生態圈共同參與和推動。在這個生態圈中,每一個成員都有可能成爲學習者,也有可能成爲教育者,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各方的共贏,這是未來ESG教育發展需要加強的一個方面。

山東企業如何講好ESG故事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對於山東本地企業如何健康發展ESG,王璟珉提出建議:要結合本地優勢和行業自身特點,確定企業ESG發展的重點,制定並實施ESG戰略。

首先,無論企業身處何地,都需要重新審視與社會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確立ESG的核心關注點。雖然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企業在ESG各方面的具體表現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共同面臨的都是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挑戰。

以化妝品企業爲例,其ESG方面的關注重點可能與水泥行業截然不同。化妝品企業需要更加關注產品的安全性、環保包裝以及供應鏈的透明度等問題;而水泥行業則可能更關注能耗、排放和工人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這種差異化的關注反映了不同行業的特性和消費者的訴求。

其次,強調ESG作爲戰略理念的重要性。無論是山東的企業還是其他地方的企業,都應該將ESG上升到戰略層面,企業需要將ESG融入日常經營決策中,確保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不忽視對環境和社會的貢獻。

再次,重視山東企業在踐行ESG過程中的獨特性。作爲工業門類齊全的省份,山東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等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山東企業在ESG實踐中需要更加註重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同時,作爲沿海省份,山東還需要關注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並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

最後,在評估山東企業的ESG表現時,需要兼顧國際標準和本土經驗。一方面,我們需要遵循國際通行的準則,以便與全球環境進行對話。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關注山東本土的發展特點,以展現出符合當地特色的ESG實踐。

總的來說,ESG實踐對於山東企業而言,需要走出一條既符合自身特色,又能與國際對話的獨特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