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濟南時報

獲批三週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成績單出爐——

GDP達370億元,較2020年增長101%

4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佈會,介紹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獲批成立三週年建設發展情況。新黃河記者獲悉,獲批三年來,起步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省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釋放。2023年,起步區全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億元,較2020年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較2020年增長201%;規上工業總產值較2020年增長227%。起步區累計引進產業類項目278個,其中500強企業項目60個。

805萬平方米安置房計劃2025年全建成

2021年4月2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拉開了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起步區的大幕。三年來,起步區對標建設實施方案,系統謀劃、加快建設,各領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從開局起步快速轉入成形起勢的新階段。

發佈會上,濟南市委常委,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斌表示,2023年,起步區全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億元,較2020年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較2020年增長201%;規上工業總產值較2020年增長227%,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省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釋放。

三年來,起步區聚力加快規劃編制和新城建設。“1+4+16+N”的規劃體系整體落地,總體進入實施階段。發展空間方面,穩妥有序推進徵地拆遷,規劃建設安置房805萬平方米,計劃2025年全部完成建設,現已回遷居民9000人。城市副中心示範區全面啓動建設,崔寨產業新城初具規模,孫耿太平組團佈局重點園區、強化產業帶動,形成了一體推進、重點突破的組團發展格局。

累計引進500強企業項目60個

三年來,起步區系統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錨定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方向,編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加快引入和培育優質產業,塑造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羣。

在發展中,起步區聚力“搭建”產業鏈條,確立“3+1”主導產業,累計引進產業類項目278個,其中500強企業項目60個,外貿出口“新三樣”齊備。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泛航空”、新材料三條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方面,起步區集聚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弗迪電池、比亞迪半導體等項目,系統佈局全方位智能汽車產業鏈。2023年比亞迪項目生產整車24萬輛,今年計劃生產30萬輛。

“泛航空”方面,依託臨空經濟示範區,起步區開展機場客貨運服務、航空維修服務、航空運輸物流服務。2023年該產業鏈服務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4億元。

新材料方面,依託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起步區重點發展光伏新材料和新型複合建材材料。2023年該產業鏈產值已達70億元。

同時,起步區加快構建半導體、新能源裝備製造、核技術應用、會展經濟4條產業鏈。在新能源裝備製造方面,已落地國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460億元。其中,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產值超100億元。

在發展中,起步區聚力“培育”科創動能。落地了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碳中和研究院4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啓動了“天地互驗動力推進”大科學裝置預研,承擔了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電堆等國家級重點研發項目。

在發展中,起步區聚力“謀劃”未來產業。在崔寨片區規劃了5200畝的未來產業園,聚焦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方向,打造“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的未來產業鏈羣。

黃河齊魯大橋預計年底建成通車

綜合配套方面,軌道交通7號線、有軌電車T1線加快施工。起步區累計開工市政道路212公里,具備通車條件125公里。山大二院北院區、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等公用配套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建成投用。

孫斌表示,新城崛起,交通先行。起步區發展,第一步就是要突破黃河交通阻隔。爲此,在黃河起步區段42公里的河道上,整體規劃了21處跨河通道,跨河通道平均間距縮小到2公里,積極納入“全市交通一張網”,融入“全市發展一盤棋”。

目前,已建成使用的跨河橋隧共有9處,“8橋1隧”的平均間距約4.6公里。在建的跨河通道共有5處。其中,濟南黃河齊魯大橋目前主橋已完工,正在開展後續施工,預計今年年底建成通車;黃河大橋複線橋目前正在推進南北岸匝道施工,預計年底具備通車條件;濟濱高鐵(308國道)公鐵兩用橋已完成主橋鋼塔施工,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主橋鋼樑合龍,計劃2026年9月完成建設;濟南黃河黃崗路穿黃隧道,目前已完成北岸始發井、機架段圍護結構施工,計劃2026年9月具備通車條件;濟南黃河航天大道隧道正在推進東岸始發工作井施工,預計2027年9月具備通車條件。

孫斌表示,以上5處通道建成後,起步區範圍內跨河橋隧平均間距將縮短至3公里。下一步,起步區將繼續按照前期規劃,謀劃推進奧體西路通道、臘山通道、順河通道、東城通道等跨河橋隧,以及鵲山通道、華山通道、藥山通道等跨河慢行通道,實現“橋隧縫合兩岸”、南北聯動發展。

去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

三年來,起步區堅定不移深化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新城建設全過程、各方面。

具體而言,起步區夯實綠色基底。規劃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開工建設黃河生態風貌帶和7條生態廊道,綠地總面積達到258萬平方米。紮實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高於全市2.2個百分點,水質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3.4個百分點,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起步區加快打造綠色之城。2023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現有公共建築、安置房均採用清潔能源供暖,在建綠色建築總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米。

起步區加快建設節水典範城區。2023年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61%。累計敷設污水管道180公里、再生水管道130公里。新建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公園綠地等工程項目均按照海綿城市標準管控建設。

與南洋理工大學組建中新綠色科技研究院

三年來,起步區持之以恆深化改革創新開放合作。着力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將行政層級壓縮爲“管委會—工作部門—責任主管”3級,建立“控制數+編制池”模式,開展管理人員全員競聘,打造幹事創業攻堅團隊。目前管委會幹部平均年齡35歲,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佔比41%。

起步區着力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制定產業、人才、金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細化制定6大產業52條定向支持政策,推出108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系統構建“1+6+108”產業政策服務體系。

同時,着力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承接13項省級經濟權力事項,歸集市區行政職能4000餘項,審批環節進一步壓縮,效率進一步提高。

在發展中,起步區着力拓展區域協作和對外開放合作。落地“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與新加坡合作取得系列成果。當前,起步區正在系統謀劃推進中新(濟南)綠色智慧示範區規劃建設。其中,起步區與南洋理工大學組建中新綠色科技研究院,計劃於5月底掛牌;與吉寶集團共同推進中新(濟南)綠色智慧示範區項目開發、“中新未來公園”建設運營、國際智慧中心項目建設;與雅詩閣公司簽約落地雅遇公寓,5月份將試營業。

國際學校2026年秋季學期有望招生

起步區成立以來加快導入優質公共服務資源。

比如,作爲標誌性公服配套設施之一,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投用後,起步區積極對接漢諾威等國際組織、行業協會,積極引進國家級、國際性展會,今年將舉辦展會活動35場,同步加強會展與高端商業、物流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會展經濟的綜合效益,預計今年有望形成80億元的產值。

濟南黃河體育中心總體佈局爲“一場兩館”,整體計劃2026年底達到竣工驗收條件。其中,專業足球場總建築面積19.7萬平方米,是全省唯一一個6萬座席的專業足球場,達到舉辦世俱杯、亞洲盃等國際足聯A級賽事及國內大型賽事標準。目前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

起步區國際學校位於都市陽臺片區,佔地145畝,總建築面積13.9萬平方米。辦學層次主要爲國內初中、高中,按需設置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建成後將成爲全市設施水平一流的國際學校。目前已進場施工,計劃2025年底竣工,2026年秋季學期招生辦學。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黃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