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陳詩文/於曉丹):2024年4月25日,“科學十年國際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不僅在國際熱點話題上傳遞了中國聲音與解決方案,也拉開了“人人推動科學,科學造福人人”新的序幕,爲“科學十年”奠定良好開局。

2023年8月,聯合國大會通過《2024—2033年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決議(簡稱“科學十年”),該決議旨在提高各利益攸關方對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各方在各自職責範圍內積極策劃相關活動和項目,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向決策者提供製定和有效執行政策所需要的分析和數據,使人類能夠利用科學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據悉,這是“科學十年”首年圍繞該主題在全球舉辦的首次線下會議。本次論壇期間,國內外官員、科學家、智庫和科研機構代表等齊聚討論“科學十年”,爲相關工作的推進提供參考和啓發,動員各利益攸關方參與“科學十年”的實施工作。

“科學十年國際論壇”嘉賓精彩觀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公室主任夏澤翰:“科學十年”的目標之一是推進科學知識的發展,將其作爲推動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強大力量。中國,尤其是像北京這樣的創新型城市,在履行這一使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親自見證了中國如何利用基礎科學來推進環境和社會的進步。不僅如此,本次論壇爲國際科學合作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臺,讓我們利用全球的科學力量,共同打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門科學政策和基礎科學司司長鬍少鋒: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科學麪臨諸多挑戰,包括對基礎科學重要性的認識有限和投入不足,不同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的互補和權衡等。因此,要通過支持科技創新政策和推動科技進步,以開放科學等方式加強知識共享,提高機構和人員在基礎科學、技術、研究、創新和工程學等方面的能力,讓科學造福人民。

世界科學院院長、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誇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我們在艾滋病、新冠病毒等傳染性疾病預防以及治療上獲得了大量經驗,包括用科學論證爲決策提供指導,以及通過更公平、更可及的方式讓人們瞭解科學的預防措施以及治療手段。未來,將繼續爲決策者提供科學建議,推動檢測、檢疫、疫苗接種等相關法律的完善,加強流行病預防與監測,促進公衆溝通與宣傳,爲全人類可持續的未來促進國際科學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郭華東:開放數據是開放科學的關鍵。開放數據有助於促進開放科學的發展,增強科技創新活動的透明度、可重複性和協作性,提高科學對社會發展的價值。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創建綜合數據生態系統,發展基於開放科學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讓大數據基礎設施促進開放科學服務可持續發展。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科學全球委員會主席安娜·瑪麗亞·塞託·克拉米斯:開放科學作爲一個“生態系統”,需要加強人才和機構的必要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的開放科學基礎設施,通過更公平、多樣和包容的科學體系解決社會問題,爲後代創造更健康的未來。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海河實驗室主任龔克:“科學十年”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民衆,爲了達成這一目標,可以通過設計頂層制度、利用技術和數字資源、監測公民科學素養進展以及發起公衆認識行動等策略,讓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對科學原理有基本的理解,對相關決策知情。

羅馬俱樂部智庫祕書長卡洛斯·阿爾瓦雷斯·佩雷拉:爲達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符合倫理地開發和利用知識。推動跨學科教育實踐,發揮科學在社會進步中的綜合作用,充分利用並完善現有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全球跨學科網絡,加強對於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科學創新投入,實現人與地球的和諧共生。

專家們認爲,“科學十年”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與推廣,離不開各利益相關方的協同配合,通過開放科學的推進,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鼓勵每個人在“科學十年”的號召下發起和實施自己的計劃、方案、項目和倡議,以期爲所有人實現一個安全和繁榮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