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李紅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7日 第 18 版)

只有處理好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係,點面結合、系統協同、綜合施治,才能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

福建廈門篔簹湖,碧水重現,從空中俯瞰,如同一條綠絲帶飄入島內;浙江湖州西苕溪,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吸引遊客爭相前往“打卡”;四川宜賓江之頭,過去化工、造紙等老工業企業“圍江”而建,如今沿江公園成爲人們休閒觀光的場所……

這些是生態環境部去年10月以來陸續公佈的第二批美麗河湖部分優秀案例。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國各地深入治理河流湖泊,一批批河湖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優美景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從由污染防治爲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經過努力,一條條河流、一個個湖泊都變了模樣,碧水保衛戰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好轉。生態環境部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增至89.4%,長江干流已連續4年、黃河干流已連續兩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全國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保持改善趨勢,優良(一、二類)海水水質面積比例爲85.0%。

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是河湖充滿生機的表現。健康的水生態系統是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人類提供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並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治理河湖,需堅持生態優先,開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系統治理。這意味着不僅要治理水污染,管住每一處入河口,改善河湖水質,提升水體修復能力,還要通盤考慮流域生態環境、周邊有關水生態系統的經濟社會因素,統籌開展一體化治理。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考慮河湖治理點上的問題,也要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環境要素複雜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只有處理好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係,點面結合、系統協同、綜合施治,才能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展現清水綠岸的優美景色。

美麗中國建設,好的生態環境是基礎。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然而,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尚處於起步階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作出了分階段、分批次推進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山川、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等全方位提升的戰略部署。落實戰略部署,建設美麗河湖,我們仍需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圍繞促進“人水和諧”,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深入推進大江大河、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和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良好的水生態環境關係人們的幸福生活,關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河湖,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保護、系統治理、統籌推進,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生態根基,支撐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