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唐朝三品內史的狄仁傑,爲什麼能令滿朝文武畏懼?他的權力真的有那麼大嗎?古代的官職大小又到底是怎麼樣的?

秦始皇稱帝之後,爲了方便管理,實行的是三公九卿的管理制度,三公之中又以丞相的權力最大。到了漢朝,延用了秦朝的制度設立了丞相,只不過漢文帝在任時,因陳平、周勃平定諸呂功勞太大,將兩人都封爲丞相,稱爲左相、右相。

然而隨着丞相的權力逐漸變大,對皇位也產生了巨大的威脅,所以在漢武帝時又設立了“內朝”。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幹的近臣,組成宮中決策的“小班子”,逐漸取代了丞相,成爲最高的中央決策機構。

漢武帝封這些人爲“尚書”,而管理這這個“小班子”的那人被稱爲“中書令”。漢元帝時中書令權勢最大,不過到了漢成帝時就廢掉了。

東漢成立之後,之前的“中書令”變成了“尚書檯”,管理尚書檯的人叫“尚書令”,是全國最高行政決策機構。但是隨着尚書令的逐漸發展,也變成了威脅皇權的存在,所以到了三國時期,爲了削弱尚書令的權力,曹丕就設立了中書令。

後來中書令經過發展,位置隱隱在尚書令之上,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中書令與狄仁傑的三品內史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隋文帝統一天下之後,對官制進行了大肆的改革,設立了一套新的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這個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六部制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中書省的長官叫“中書令”,尚書省的長官叫“尚書令”,門下省的長官叫“侍中”。

簡單來說,三省就是boss,而六部是手下具體執行的人。武則天稱帝后,次年狄仁傑就升官,坐到了地官侍郎的位置上,這是個什麼概念,簡直和宰相平起平坐了。唐朝時期也沿用了這個制度,這三個人的地位都相當於宰相,所有的朝廷大事,都是由他們和皇上決策。

一開始尚書令的地位還要高一些,但自從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因爲他曾擔任過“尚書令”,所以後來再沒有人敢擔任這個職務。於是尚書令就空了出來,增設了兩個副職,分別是“尚書左僕射和右僕射”。

到了唐中宗李顯時代,尚書左右僕射的地位開始下降,只是一個榮譽稱號,不再有具體的實權。於是又設立了一個新的職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此尚書省已經名存實亡,掌握實權變成了,中書省的中書令,和門下省的侍中,以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而到了武則天的時候,她又改名了,她將中書省改爲“鳳閣”,將中書令改爲“內史”,所以到此大家想必就明白了,“內史”就相當於“中書令”。因此狄仁傑所擔任的“內史”一職,地位確實非常高了。

在唐朝一品官有八個,如人們所熟知的“三太”“三司”,也同樣位列其中。其中司馬也被人稱爲太尉,主管軍事要務。但是在唐朝,這些職位都是虛的,這其中的有些職位實際上並沒有人來擔任,有的也只是個榮譽稱號,所以基本上沒有一品的實權官。此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天策上將”,這個是爲李世民量身打造的,獨一無二,在其之後就沒有了。

而正二品官是有兩個,而且這兩個官位,李世民他都曾擔任過,所以就後無來者了。從二品爲尚書左右僕射,這個職務的地位也形同虛設,再往下就是正三品了,也就是內史(中書令)、侍中、以及六部尚書、十六衛大將軍等數個職位而已。

所以其實在唐朝,三品已經是實職的天花板了。狄仁傑身爲內史,之所以他權力這麼大,除了官大,還是因爲他既是能臣又是寵臣。

狄仁傑出身寒門,人品更是過硬,他任大理丞時,斷案如神,處理公正,一年之內處理涉案人員17000人,皆無不服,受到朝野一致稱讚,和百姓們的愛戴。

同時他又深受武則天的信任,武則天從來不直呼其名,都是稱狄仁傑爲“國老”,可見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器重。那時的狄仁傑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了,所以說這權力真的是非常大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