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南昌4月27日電 題:江西景德鎮“先使用後付費”破解高校專利轉化難

新華社記者李美娟

一邊是大量科技成果在高校實驗室“沉睡”,一邊是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如何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從“書架”走向“貨架”,轉化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

爲打通高校專利轉移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江西省景德鎮市一邊通過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讓高校專利發明人、設計人“我的成果我做主”,一邊推動企業對專利“先使用後付費”,有效盤活高校存量專利,引導高校科研活動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目前,我們已選擇了近30件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專利作品做了許可。”江西駝峯陶瓷集團有限公司法務經理倪曉宇說,“以前使用高校專利要‘一次性付費’,然後打樣、生產、銷售,前期成本高、風險大,因爲不知道生產出來的產品市場是否接受,銷量是否好,採用‘先使用後付費’方式,對公司而言成本降低了、風險也低了。”

景德鎮弄子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先使用後付費”模式選中了6件專利作品,公司相關負責人吳國濤說:“以前要使用高校專利,溝通比較困難,要反覆洽談,企業畏難、縮手縮腳,現在增加了試錯機會,給了企業更多選擇空間,企業獲得許可後,可以先生產銷售,產生了收益,再按一定比例逐步支付使用費。”

景德鎮陶瓷外觀設計是行業內的翹楚,但是“沉睡”在象牙塔的不在少數。爲實施產權激勵,景德鎮陶瓷大學開展了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將92%的專利所有權賦予教師。

“光把科研成果供給端激活是不夠的,畢竟教師本職工作是教學,要產業化還是要依靠企業。但實際上,當專利在市場上沒有形成前景或者氛圍的情況下,許多企業並不敢花大價錢去買去嘗試,因爲這是要成本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主任餘峯介紹說,“現在嘗試門檻低了,而且有協會去推動市場對接。”

去年8月以來,景德鎮推動高校專利實施“先使用後付費”模式。景德鎮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科科長徐玲介紹,爲了讓企業更充分地匹配到合適的專利作品,賦權後,學校和老師再共同將專利所有權轉讓給非營利性事業法人單位景德鎮陶瓷協會,由協會向企業多形式推薦,目前已有90多項高校專利供企業選擇。今年,景德鎮將面向全國多省市陶瓷主產區舉辦設計大賽,相關獲獎作品的轉移轉化也將實施“先使用後付費”模式。

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與專利“先使用後付費”模式是科技成果供給端與使用端的“兩端改革”,有效推動了校企互信互動,變“一錘子買賣”爲“聯合對接市場”。

餘峯說:“原來高校專利轉化一般是採用買斷模式,專利發明人、設計人後期不再理會企業需求、產品市場如何。現在不一樣了,企業收益如何,關係到專利發明人、設計人的收益,所以,高校和企業根據市場調整專利、聯合攻關的局面正在形成,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也得到了激發,學校今年以來收到了教師上百份賦權轉化的外觀設計申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