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春耕進行時,農場內交織着各種聲音,有清脆的鳥鳴聲,有工人勞作時的低語,有農場負責人“響個不停”的手機鈴聲,還有各種新農機、智能設備運行時發出的陣陣轟鳴聲。

這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靜謐田園,而是充滿活力、充斥着現代科技“悅耳聲音”的新型農場,是這些看過“外面的世界”的年輕人開拓事業的樂園。

扛擔子做農業,他們是認真的。而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在上海這座城市經營合作社,不能只盯着種地養魚,必須想辦法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夥伴,還要從根本上改變下一代對農業的認知。

正因此,顧永豪大膽探索三產融合,創辦“金農棲居”農業展示基地,配合最新投產的“田園裏”餐廳承接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和鄉村文旅活動。劉曉昌把親子家庭帶到“沒有天花板的地方”,讓孩子們觀察小龍蝦“賽跑”、自制鐵飯盒爆米花、“摸秋”識菜等。他們衷心希望城市裏長大的孩子也能熱愛大自然,在學習翫耍的過程中瞭解農業不等於“喫苦”,並告訴大家隨着技術的發展,未來農業大有可爲,做農業的人也能又酷又輕鬆。

但升級農場、加快“機器換人”、修建活動配套場地設施,意味着追加投入,也讓他們面臨談合作、找客源的壓力。在降低融資成本、鏈接各方資源、助力打響品牌等方面,各級政府是否能爲農二代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支持他們把好的想法落地,共同繪就超大城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加美麗的新畫卷?

期待更多懂經營、懂管理、懂技術、愛農業的複合型人才在農村發揮所長、大顯身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