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衆日報

圖爲孫子文化園核心建築兵聖宮。

掃碼查看專題報道□ 本報記者 李明

本報通訊員 譚芳

4月26日上午9時,在廣饒縣孫子文化園門口,排滿了前來參觀遊玩的遊客,由十三塊巨石堆砌而成的“兵”字形大門吸引遊客紛紛拍照留念。

“今天,特意帶着孩子來感受一下孫子文化的魅力,以前只是在電視電影中才能看到的場面,在現場體驗之後,非常震撼,也特別有意義。”遊覽完孫武生平十三園後,來自濟南的遊客王夢琪說。

《孫子兵法》由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所著,共十三篇,六千多字,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軍事文化傑出的代表作之一。孫武奔吳之後,輔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顯名諸侯,成就霸業。他的兵法智慧跨越時空,成爲人類共同的思想財富。

一座園子,一部兵家文化的“百科全書”。作爲全國首家且規模最大的兵家文化主題園區,孫子文化園園區佔地13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25.3萬平方米,按照“一軸、兩帶、六分區”規劃佈局。遊覽孫武生平十三園、孫子兵法十三橋,串聯起孫武的身世生平,還原千古兵聖的真實人生經歷;兵器館裏陳列着古代不同時期不同兵種使用的兵器,每一把刀、每一柄劍都包含着一段歷史……孫子文化園不僅展現了獨一無二的兵家思想,更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十三座造型各異的橋樑是孫子文化園的點睛之筆。“每座橋的橋欄設計巧妙,有的是傾斜而互相支撐的大樹,有的則是弓箭、行軍鍋等形狀,寓意分別對應着《孫子兵法》十三篇,稱爲‘地形橋’‘行軍橋’‘九變橋’‘軍爭橋’等。”孫子文化園遊客部導遊室主管孫曉茜介紹,這十三座橋不僅串聯起全園道路,而且將《孫子兵法》十三篇完美呈現。

兵聖宮是孫子文化園的核心所在。兵聖宮廣場上,以孫武千里襲楚戰役中的柏舉之戰爲題材的動感雕塑“孫武傳奇”向世人訴說春秋往事。大廳中心,孫武雕塑手持兵書、腰挎寶劍,雄姿英發、氣概非凡;東陽木雕、德化白瓷更是將中國古代20位傑出軍事人物、著名戰役刻畫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我們採用多點觸控平板電視、虛擬講解員、體感投影等多種高科技展示手段,給參觀者以新鮮奇特的互動體驗。”孫曉茜介紹。

在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上,今年,孫子文化園以遊客需求爲導向,精心策劃了漢服花朝節,融漢服、禮樂、甲冑、國風等元素,以迎賓演出、漢服巡遊、花船演藝、古風遊戲等形式,增加與遊客的互動性。靠着精彩的旅遊演藝以及文旅融合的有趣玩法創新,在清明假期火爆出圈,遊客量是去年的十倍。

“現在的遊客更加註重參與度和體驗感,我們採取鮮活的傳播形式,加上良好的古風場景,不斷推陳出新,打造孫子文化獨特IP,爲遊客創造別樣的感受。”廣饒縣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欒麗曼介紹。“五一”假期,園區策劃了“春秋奇遇五一歡樂季”“孫武歸來春秋奇妙夜”兩大主題遊園活動,以“日場+夜場”之勢,持續爲遊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場景。

古代中國人很早就提出並倡導“和而不同”“止戈爲武”“化干戈爲玉帛”“國泰民安”“國雖大,好戰必亡”等思想。《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要義是慎戰、不戰、止戰。這些深刻厚重的思想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珍視與熱愛。在當下,孫子兵法的思想、智慧依然有其現實意義。

隨着研學的火熱興起,孫子文化園也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在孫子文化園裏,孩子們不僅能聆聽聖賢故事,學習禮儀等研學課程,還能通過學習孫子文化知識,體驗手工扎染、拓印、陶藝、制筆等課程。近年來,孫子文化園結合研學旅行發展及學生遊學研學市場需求,逐漸形成了“崇文尚武”“少年軍營”“團建拓展”等特色品牌,配套打造了“大兵小帥”研學基地,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