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获悉,北京2023年技术交易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突破十万项,达106552项,比上年增长12.1%;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536.9亿元,增长7.4%。

北京去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758项,同比增长14.9%,成交额748.7亿元,增长109.8%;“三城”流向“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亿元,同比增长9.6%。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90.9亿元,同比增长10.3%。“三城”落地“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7亿元,同比增长93.8%;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90.7亿元,同比增长106.5%。2023年京津冀三地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万亿元。

在4月27日举行的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上,京津冀三地政府、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创新组织、科技服务机构及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等嘉宾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聚焦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进行对接交流,探索京津冀技术交易协同发展有效途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协同联动共促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以“案例分享”和“成果路演”方式宣传推介了一批京津冀技术交易典型案例,现场发布一批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果和技术交易需求。大会邀请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优秀创新主体进行了实践案例分享,其中,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负责人侯秀娟分享了“北京设计+河北制造”新型产业模式在现代交通领域的应用案例,为京津冀技术交易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作为来自京津冀三地技术交易服务机构的代表,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芸说,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北京研发、津冀制造不是简单的线性模型,而是多向的产业生态一体化模型。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侯同晓提出,将凝聚京津冀创新资源,构建政产学研金协作平台,打造“一轴一网”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通过联合攻坚关键技术取得新成效。

在“京津冀技术交易需求发布”环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联合管委会、雄安集团城市发展公司、天津市宝坻区、河北省沧州市等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场发布了合作需求,全力打造开放创新的技术交易生态圈。本次需求发布拓宽了技术供需双方交流渠道,助力京津冀技术交易对接。

“成果路演”作为大会压轴环节,为科研机构、创新主体提供展示前沿科技和创新应用平台。9个京津冀三地优秀科技创新主体围绕“技术创新”展示技术成果和应用,涉及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领域,通过多维度展示前沿科技和创新应用,研判京津冀技术交易发展趋势,培育京津冀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