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传承文化纽带 厚植情感认同

——玉林师范学院涉侨研究20年综述

玉林市是全国著名侨乡,有着丰富的侨务资源。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聚焦侨乡特色,弘扬侨乡文化,为厚植华侨华人的情感认同、画好“同心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的涉侨研究起步于2005年,经过20年的积累,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效。

早起步:搭建平台挖掘侨乡资源

2005年,学校启动华侨华人学科建设,获得广西重点建设学科的资金资助,并通过内培外引方式,打造一支专业团队,以平台为支撑,挖掘侨乡资源。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X+侨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获得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立项,学校以历史学专业为主体,通过开设与侨务相关的系列课程,形成具有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并重的侨务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挂牌成立广西侨务理论研究基地。2011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批准成立“侨乡文化研究团队”。2022年,“侨乡文化旅游融合与创新教师团队”获批为玉林师范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持续的教研平台与团队建设,为侨乡资源的挖掘整理提供了强力支撑。

广西人文中心特色研究团队“侨乡文化研究团队”签约仪式。学校供图

厚基础:创新侨务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积极创新侨务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构建《广西华侨华人史》课程体系的研究”“地方特色课程《华侨华人经济研究》”等项目,在历史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侨务模块课程。在专业发展课程中设置华侨华人史专题、侨务知识与政策、东南亚历史与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专题等系列课程。同时开设系列专题学术讲座,如《华侨华人的“根、魂、梦”》《玉林侨乡文化的形成、构成和养成》等。通过多种举措,提升课程质量和专业能力培养。其中,“《华侨华人经济研究》高等教育教学软件”获2009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编写出版自编教材《侨务知识与政策》,形成了课件—教材—课程—项目等多要素一体推进的培养链条。

为提升现有侨务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参照“八桂学者”项目的运行模式,推进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专项建设,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采用“导师+助手”形式,培养中青年侨务研究技术骨干。

重研究:关注华人华侨生存发展

团队成员在史料整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华侨华人与西南边疆社会稳定的历史考察——以广西为中心”等课题及相关领域重点发力,为华侨华人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实践研究提供史料基础。同时,与广西侨办联合组队,对“广西兴边富民的边境侨务研究”“桂东南侨属企业调查研究”等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在“广西归侨侨眷民族认同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玉林侨务档案的整理与应用研究”“容县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民族认同研究”等项目研究基础上,提出高质量的资政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了侨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华侨华人的情感认同。

《广西海外华侨华人志》。学校供图

强服务:做好涉桥研究智库

团队秉持“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积极服务地方社会,做强涉侨研究智库,打造出学校服务地方的智库品牌。

团队先后承担了广西侨务办公室委托的“广西侨情资料数据库建立服务项目”“侨商经济与广西创新发展互动机制研究”等,玉林市有关政府部门委托的“玉商玉侨数据库建设及招商引资机制路径研究”,容县人民政府委托编撰《容县华侨志》项目及《画说容州千年古韵——线条下的八桂侨乡文化》。

大力协助地方各类涉侨工作。如为广西华侨博物馆的提案、公开征集华侨文物的方案及陈列大纲等提供咨询,协办玉林市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学术研讨会,为容县侨家小苑布展方案、容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侨乡特色提出意见,参与《广西海外华侨华人志》《广西玉林华侨史》的调研、资料审验等。

新时代,新起点,学校涉侨研究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为增强华侨华人文化纽带、厚植情感认同、画好同心圆提供高校智慧。(王易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