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一张烈士胸前的照片,一份深埋82年的牵挂。这一幕,谁看了内心不为之一颤?

用技术手段修复照片,是在助力烈士寻亲。在修复者看来,他们只是尽了“微薄之力”,但实际上这件事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这样的修复依然意义非凡。这位烈士,是为我们为今天这个美好的时代而牺牲,没有他们,哪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那这位烈士在乎牵挂的人,就是我们在乎牵挂的人。

让泛黄的历史影像重获新生,让先辈残存的记忆逐渐清晰,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更多是一种自发式的责任与使命。所表达的也是对烈士发自肺腑的尊重、告慰和缅怀,更是在告诉和提醒所有人:如果没有战火,他们也不会天人永隔。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舍生忘死的人,他们的牺牲与贡献,不容忘却。 本报评论员 王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