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一个广为人知的刺客,以他的勇气和决心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其刺秦的故事也多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中。人们大多是感悟学习他的精神风貌,伤怀他的遗憾退场。

抛开既定的结局,我们来假设一下,何种情况下,刺客荆轲才能够成功刺杀秦王,完美脱身。

荆轲茶剑精心策划,周密布局

首先,荆轲需要有一个精心策划的刺杀计划。了解秦王的日常行踪、宫殿的布局以及秦王的喜好等信息。到时候调虎离山,放把火,捣个乱,成功概率大大提升。即便不施兵法计谋,也能提前猜测下秦王会绕哪个柱子,不至于束手无策。

而可惜的是,留给荆轲的的时间匆忙,甚至来不及让荆轲等待他的助手,反而因筹备不足选择了整件事的败笔之一秦舞阳。

可见,临时抱佛脚,还真抱不上。快速果断,一击必中

当荆轲接近秦王时,他必须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不论是利用地图掩护,还是悄然绕后背后突击,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保持冷静和专注,确保一击必中。

俗称手别抖。

荆轲茶剑应对变化,灵活变通

人非机器,出事难免打个哆嗦。倘若真的手滑刺空,那还需要应对紧接而来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例如,“侍卫群起而攻之,秦王绕柱逃跑以避之”。原本刺杀就已经很难了,偏偏秦王走位还风骚。这时候如果没有极快的应变能力,也只会重现“秦王绕柱”经典场面。

大胆猜想一下,如果荆轲真的刺秦成功,那么史书上也许再也见不到荆轲这个名字了。而人们谈论起来,大概会变成这样:

“昔有奇士,智勇兼备,独步天下。携长剑至秦,献燕地图以惑秦王。秦王不疑,召之入殿。士伺秦王不备,骤起发难,一剑直刺,秦王毙命。其行果决,其谋深远,虽无名亦留青史。后世闻之,无不叹其英勇,颂其智略。”

当然,以上都是我们所提出的假设。历史已定,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感怀与纪念。常言道:“不以成败论英雄”,荆轲虽然刺秦失败,但其身上的民族精神,君子风骨,国家大义,始终是不可磨灭的一笔。

如陶渊明的《咏荆轲》所说: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易水河畔的离别,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而今,在河北易县,古易水河畔,三只熊镔铁刀剑(匠人工坊)为纪念名将荆轲,精心打造了一款荆轲茶剑。

荆轲茶剑

在文献中,我们常读到“剑如飞电,气贯长虹”的描绘,荆轲茶剑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

剑柄细长而尖锐,剑身细长且色泽银白,如同一位翩翩君子,散发着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气息。

荆轲茶剑

茶剑采用通体大马士革钢材质,纯手工打制,全钢淬火,硬度可以达到洛氏60左右,远高于市面上大部分茶刀,是开老茶饼的利器。

荆轲茶剑

剑身整体呈竹节造型,便于抓握,汉风样式和原钢自然花纹设计使每一把茶剑都独一无二,充满了艺术气息。剑柄采用传统的编织工艺,色彩自然,与剑身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美感。

荆轲茶剑

制作者们通过这把茶剑向荆轲致敬,表达了对荆轲英勇事迹的敬仰和纪念。同时,茶剑也寓意着一种精神,即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荆轲一样勇敢和坚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