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一個廣爲人知的刺客,以他的勇氣和決心贏得了無數人的敬仰,其刺秦的故事也多次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文學作品中。人們大多是感悟學習他的精神風貌,傷懷他的遺憾退場。

拋開既定的結局,我們來假設一下,何種情況下,刺客荊軻才能夠成功刺殺秦王,完美脫身。

荊軻茶劍精心策劃,周密佈局

首先,荊軻需要有一個精心策劃的刺殺計劃。瞭解秦王的日常行蹤、宮殿的佈局以及秦王的喜好等信息。到時候調虎離山,放把火,搗個亂,成功概率大大提升。即便不施兵法計謀,也能提前猜測下秦王會繞哪個柱子,不至於束手無策。

而可惜的是,留給荊軻的的時間匆忙,甚至來不及讓荊軻等待他的助手,反而因籌備不足選擇了整件事的敗筆之一秦舞陽。

可見,臨時抱佛腳,還真抱不上。快速果斷,一擊必中

當荊軻接近秦王時,他必須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不論是利用地圖掩護,還是悄然繞後背後突擊,在這個過程中,他需要保持冷靜和專注,確保一擊必中。

俗稱手別抖。

荊軻茶劍應對變化,靈活變通

人非機器,出事難免打個哆嗦。倘若真的手滑刺空,那還需要應對緊接而來的各種可能出現的變化。例如,“侍衛羣起而攻之,秦王繞柱逃跑以避之”。原本刺殺就已經很難了,偏偏秦王走位還風騷。這時候如果沒有極快的應變能力,也只會重現“秦王繞柱”經典場面。

大膽猜想一下,如果荊軻真的刺秦成功,那麼史書上也許再也見不到荊軻這個名字了。而人們談論起來,大概會變成這樣:

“昔有奇士,智勇兼備,獨步天下。攜長劍至秦,獻燕地圖以惑秦王。秦王不疑,召之入殿。士伺秦王不備,驟起發難,一劍直刺,秦王斃命。其行果決,其謀深遠,雖無名亦留青史。後世聞之,無不嘆其英勇,頌其智略。”

當然,以上都是我們所提出的假設。歷史已定,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感懷與紀念。常言道:“不以成敗論英雄”,荊軻雖然刺秦失敗,但其身上的民族精神,君子風骨,國家大義,始終是不可磨滅的一筆。

如陶淵明的《詠荊軻》所說: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羣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易水河畔的離別,已經成爲千古絕唱。

而今,在河北易縣,古易水河畔,三隻熊鑌鐵刀劍(匠人工坊)爲紀念名將荊軻,精心打造了一款荊軻茶劍。

荊軻茶劍

在文獻中,我們常讀到“劍如飛電,氣貫長虹”的描繪,荊軻茶劍正是這一理念的完美詮釋。

劍柄細長而尖銳,劍身細長且色澤銀白,如同一位翩翩君子,散發着英勇無畏、捨生取義的氣息。

荊軻茶劍

茶劍採用通體大馬士革鋼材質,純手工打製,全鋼淬火,硬度可以達到洛氏60左右,遠高於市面上大部分茶刀,是開老茶餅的利器。

荊軻茶劍

劍身整體呈竹節造型,便於抓握,漢風樣式和原鋼自然花紋設計使每一把茶劍都獨一無二,充滿了藝術氣息。劍柄採用傳統的編織工藝,色彩自然,與劍身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一種古樸而典雅的美感。

荊軻茶劍

製作者們通過這把茶劍向荊軻致敬,表達了對荊軻英勇事蹟的敬仰和紀念。同時,茶劍也寓意着一種精神,即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應該像荊軻一樣勇敢和堅定,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