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森林幼兒園,娃娃學什麼

彭德倩

在森林幼兒園裏,許多關於大自然的訊息從書本走到了孩子們眼前。

日本第一家森林幼兒園成立於1983年。均視覺中國供圖 讓幼兒體驗可承擔的風險,鼓勵孩子參與風險辨別與風險控制,是森林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之一。

本報記者 彭德倩

最近,“幼兒園”話題引發坊間熱議——身邊,過去7天上海適齡幼兒監護人完成幼兒網上入園信息登記,牽動萬千家庭的心;新聞裏,國內一家幼兒園帶着四五歲的孩子發麪蒸饅頭、刮鱗殺魚、灌香腸、滷豬頭肉、烙餅……創新引來普遍認同。

當下,關於學前教育可以給娃娃怎樣的成長環境,各國都有自己的探索。發端于丹麥的森林幼兒園以親自然教育爲特色,迅速流傳開來,逐漸成爲世界學前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之一。丹麥、德國和英國三國中,有着各具特色的森林幼兒園。

沒有天花板的覆蓋也沒有圍牆的環繞

20世紀50年代早期,第一家森林幼兒園在丹麥成立,最初源於一位名叫艾拉·法拉陶的家庭主婦的實踐。

這位全職媽媽每天領着兩個孩子到附近的森林去散步、遊戲,偶爾也有鄰居的幼童同行。年輕媽媽們漸漸發現,這些天天在戶外“瘋玩”的孩子,其身心發展、社會交往比起傳統幼兒園裏的幼童均勝一籌。於是,幾個家庭聯合起來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森林幼兒園。之後的數十年,形式獨特的森林幼兒園風靡歐洲。

從廣義上講,森林幼兒園中的“森林”只是大自然的代名詞,它可以是一片溼地、一座森林,也可以是一片海灘,泛指離幼兒生活最近的自然生態區。從狹義上講,森林幼兒園就是爲幼兒提供在自然裏親身體驗和實踐機會的場所。

與傳統的幼兒園相比,森林幼兒園擁有更加開放、自由的活動環境與活動模式。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幼兒玩耍和學習的對象。只要準備充分,幼兒的活動並不受天氣因素的影響。

在丹麥,即便是建立在森林中的幼兒園,也會建造一個功能多元的室內活動室,以便爲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後勤保障及學習環境。

丹麥森林幼兒園的室內活動室與傳統幼兒園中的相似,但活動室內多了專門的衣帽間,以便幼兒存放外出時使用的雨衣、雨帽以及備穿的衣物等。

森林或林地是開展森林幼兒園親自然教育的主要場地。在丹麥許多地方的森林幼兒園裏,幼兒一年中80%的在園時間是在林中度過的。

大自然中的空氣、土壤、水等事物,是丹麥森林幼兒園中的必備要素。因此,大多森林幼兒園都設立在滿足這四種條件的森林之中。但森林並不是唯一的戶外場所,許多學校旁邊的大型的戶外遊樂區也爲森林幼兒園中的幼兒提供了重要的學習遊戲場地。比如,冬天的池塘和湖泊可以用來滑冰,果園用於採摘水果,開闊的山丘可供玩雪橇等。

在戶外,幼兒擁有着充分的實踐活動與大量的動手機會。許多關於大自然的訊息從書本走到了眼前;同時,教師也會爲幼兒提供真實的工具,並教其學會如何使用,比如用獨輪車推運泥土,用鐵鍬挖土以及用水桶取水等。整個過程均由幼兒獨立完成,教師只在一旁觀摩與引導,必要時提供些許幫助。

森林幼兒園四面通透,沒有天花板的覆蓋,也沒有圍牆的環繞。林間道路往往是崎嶇不平的山地,因此對幼兒的運動控制技能要求更高。

丹麥森林幼兒園中的老師經常帶領幼兒去森林中尋找作畫的原料,或是在石頭上塗抹顏料,或是編織花環,或是用枯萎的枝條爲小鳥搭建一個家。如有不願用自然材料進行藝術創作的幼兒,教師也會準備相應的顏料與紙張,讓他們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

值得一提的是,丹麥森林幼兒園的風險管理十分周到。森林中存在着各種風險,教師如何在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的前提下,助其克服恐懼、應對挑戰,需經過專門的培訓。

在進入森林前,教師都會攜帶風險評估表、危險確認表、控制行爲表等資料,鼓勵幼兒參與風險辨別與風險控制。

風險評估表十分細緻,幫助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牢牢記住如何抵禦危險。例如,“防範尖銳或帶刺物體,檢查是否穿長袖長褲和牢固的鞋子”“防止食用有毒的果子或菌類,不在森林裏採摘任何東西,也不把手指或東西含在嘴裏,仔細洗手”“注意開放水域,學會試水的深淺,清楚水的邊緣和堤岸在哪裏”等。

近年來,丹麥政府從經濟上、政策上都給予了森林幼兒園極大支持,後者數量日益增多,發展也越來越好。

一天的“森林生活”從“晨圈”開始

發端于丹麥的“森林教育”理念迅速進入全球的視野。目前擁有森林幼兒園數量最多的國家已不是丹麥,而是它的近鄰——德國。

1993年,德國的第一家森林幼兒園在弗倫斯堡成立,不到6年在全國範圍內增至100多家。如今,德國的森林幼兒園已超過700家。

森林幼兒園在德如此普及,有多種原因——

其一是德國的幼兒園不屬於國家教育系統,各個州的青少年福利局負責其開辦與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國家和地區政府沒有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大綱和教育方法,由幼兒園的開辦者自行決定。

其二,德國的幼兒園一直遵循着“教育要適應自然”的辦學原則。1840年在德國開辦全世界第一家幼兒園的福祿貝爾曾提出,自然對於兒童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兒童需要通過自然去了解外部世界。這爲親自然教育的展開奠定了社會認同的基礎。在德國,不少家長也積極投身於森林幼兒園的建設,主動地爲子女就讀的森林幼兒園出謀劃策。

其三,德國擁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2/3的領土被森林所覆蓋,爲森林幼兒園的興辦提供了場地。

與發源國丹麥不同的是,德國的森林幼兒園並沒有專門的園所,僅有作爲活動基地的簡易活動室。一般而言,安裝在輪子上的小木屋是德國森林幼兒園中最常見的簡易活動室。它通常被拖到一個離森林入口不太遠的地方,這裏便是家長接送孩子的會面點。

小木屋有足夠大的空間,用以容納整個活動小組,它還備有取暖設備,如碰到極端惡劣的天氣,孩子們可以在這個簡易活動室內進行活動。一些森林幼兒園也會在溫暖的天氣裏使用圓錐形帳篷,當作臨時的活動室。

在選擇戶外活動場地時,德國的森林幼兒園首要考慮的是景觀結構的多樣性、可及性、安全性,以及具有良好的移動電話網絡設備,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與外界取得聯繫。其次,要有直接可觸及的乾淨水源,如溪流、池塘等。還需要有不同類型的地質條件,如沙子、泥土,爲幼兒的體驗與探索提供更多可能。因此,德國的森林幼兒園一般會在村莊或城市的邊緣選址。

德國沒有全國統一的幼兒園教育大綱,因此,森林幼兒園中也沒有固定的課程,教育內容以體驗性活動爲主,主要包括遊戲活動、生活教育、環境教育、語言教育、音樂教育、藝術教育、勞動教育等。

園中一般以3—6歲混齡教育爲主,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將幼兒編成不同的小組,並通過小組對話的方式與不同的幼兒進行交流,給予指導。孩子們一天的“森林生活”從“晨圈”開始——早餐前他們聚在一起,唱幾首與當時季節、天氣、植物有關的歌謠並討論活動安排。戶外活動時間一般爲3.5小時。

進入遊戲區後,活動的內容也不受限制。例如,當幼兒攀爬大樹時,攀爬的高度由幼兒自己掌控。森林幼兒園的教師認爲,挑戰與危險伴隨着幼兒的成長。同時,教師也會教導孩子如何使用鋒利的刀具,他們認爲這並不危險,因爲幼兒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技能,還學會了自我保護。這也是森林幼兒園中安全與生活教育的重要內容。

德國教育科研機構的追蹤研究表明,接受森林幼兒園的親自然教育後,幼兒在社交能力、專注力、堅持性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

爲“季節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與“各自爲政”的德國不同,英國的森林幼兒園管理更爲“統一”——英國森林教育協會提出森林教育應當遵循六大原則。

其中包括“提供長期的學習過程”。森林幼兒園須通過定期課程,爲幼兒提供全面成長的機會。園中孩子每天至少進行2小時的戶外活動。

“讓幼兒體驗可承擔的風險”同樣十分重要。在專業教師的支持和引領下,幼兒能夠最大限度地學習與生活相關的技能,如生火、爬樹、戲水等,並認識各種野生動植物。幼兒可能在戶外冒險中受傷,卻也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學習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瞭解真正的生態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自信心獲得提升,並逐漸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英國規定森林幼兒園的創辦人必須持有三級森林教師資格證,同時,森林幼兒園的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專業資格。

英國地處中緯度,氣候溫和溼潤,這爲教師開展“季節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例如,在春季,帶孩子去森林裏採摘可食用的野菜並烹飪是森林幼兒園經常開展的戶外活動。初春是蕁麻生長的季節。蕁麻的嫩葉可以用來做蕁麻湯,美味且富有營養。在進入森林之前,教師會提醒幼兒保護好四肢,避免被昆蟲叮咬和被蕁麻刺傷。採摘前,教師會向幼兒展示蕁麻的樣本並示範如何採摘,介紹蕁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價值,並告知幼兒只採摘蕁麻頂部的嫩葉而不要將其連根拔起。對於3歲以上的幼兒,教師會讓他們參與生火和烹飪工作。

夏天的森林生機盎然,無論是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甲殼蟲,還是散發甜美香氣的小野花,都能給孩子帶來感官“盛宴”。製作“樹皮面具”是保留節目。進入森林後,教師告訴幼兒哪種樹的樹皮最適合做面具,並引導幼兒對樹木進行觀察,讓其描述樹木的顏色和形狀,並簡要地告知樹木的構造,提醒他們收集樹皮時不要對樹木造成傷害,只可以收集落在地上的材料。

在秋季,英國的不少森林幼兒園會組織幼兒玩一個名叫“爬行土狼”的遊戲,通常選擇在森林裏落葉較多的地方進行。遊戲需要三個以上的幼兒參與,教師隨機選擇一個幼兒矇住雙眼扮演守衛者,其他的幼兒繞着守衛者成一個圈扮演土狼。守衛者身旁放有一捆象徵食物的木棍。扮演土狼的幼兒需要在落葉上爬行,嘗試偷取“食物”而不被守衛者發現。如果守衛者能夠通過聽覺指出“土狼”爬行的方向,則後者需要返回原地繼續遊戲;如果“土狼”成功偷取“食物”且沒有被指出,則贏得比賽進入下一輪。

遊戲不僅鍛鍊了孩子的運動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耐性、毅力、獨立性和思維能力。扮演土狼的幼兒在偷取“食物”失敗後回到起點並重新開始遊戲的過程,也讓孩子學會克服失落情緒,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遊戲結束後,老師會讓扮演守衛者的孩子分享僅依靠聽力辨別方向的感受,讓扮演土狼的幼兒說說可以用什麼策略成功偷取“食物”以及是否觀察到幼兒內部出現團隊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