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楊薩

4月28日,一則“銀行盯上‘縣城貴婦’”的新聞登上熱搜。

一邊是實體網點規模連年收縮,一邊是拓展縣域網點數量,看似矛盾的背後,實則是銀行謀新求變的策略之一。

多家A股銀行在2023年報中表示,加大城區低效密集網點撤併遷址力度,推動網點資源進一步向縣域地區傾斜。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拓展縣域市場網點數量,一方面是因爲國家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鄉村振興和小微企業發展,另一方面隨着城鎮化進程和人口遷移,縣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居民金融服務需求增加,促使銀行增加在當地的網點和服務。

金融服務重心進一步下沉,

網點資源進一步向縣域傾斜

從數據來看,銀行撤減物理網點仍是趨勢。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數據顯示,2023年,超過2400家商業銀行下屬機構網點結業退出;2022年,約2300多家商業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隨着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可以通過線上渠道完成,實體網點的客流量持續減少,考慮到運營成本等問題,銀行有動力縮減實體網點規模。”柏文喜表示,銀行通過優化網點佈局,將資源重新分配到更有需求或發展潛力的地區,如縣域和鄉鎮,以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和居民需求。

多家A股上市銀行在2023年財報中明確,推動網點資源進一步向縣域地區傾斜。

深耕下沉市場的郵儲銀行在年報中提到,重點保障縣及縣以下區域網點覆蓋面,優先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及薄弱地區增設營業網點。2023年,該行新開業營業網點134個,其中縣及縣以下區域佔比82.84%,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以及參照重點幫扶縣管理的新疆和西藏地區新設營業網點19個。

銀行網點總數縮減的大趨勢下,農業銀行在2023年新增55個分支機構達22843個。其中,該行縣域網點佔比提升至56.4%,縣域網點佔比較2022年末提高0.3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年報中提到,金融服務重心進一步下沉,推動網點向縣域、城鄉結合部和重點鄉鎮等區域遷建,不斷延伸縣域服務渠道。

平安證券在《銀行業縣域金融專題研究》中指出,得益於市場唯一投管行牌照,常熟銀行形成了“30+1”的興福村鎮銀行體系,控股村鎮銀行數量位於上市農商行首位,相繼在江蘇村鎮(9家)、河南(6家)、湖北(5家)、雲南(10家)、廣東 (1家)開設31家村鎮銀行,設立機構數量174個,選擇金融供給相對薄弱地區,發揮“先行者”優勢,提前佔據市場。

銀行佈局縣域市場面臨“小而分散”等問題,

應開發更適合縣域市場特點的金融產品

面對淨息差收窄、同業競爭加劇等挑戰,銀行正加速下沉市場的業務佈局尋找新突破口。

交通銀行秉持“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理念,因地制宜發展縣域富民特色產業;中國銀行加大縣域地區智能設備投入,實現便攜式智能櫃檯縣域營業機構全覆蓋;建設銀行圍繞縣域農村地區農資、商超等日常生產生活場景,搭建惠農便民專區;工商銀行面向縣域鄉村客戶提供專屬貸款、大額存款等金融服務。

大行和股份行積極推進金融服務重心進一步下沉,中小銀行已經嚐到縣域市場“甜頭”。

長沙銀行提前佈局縣域打法,堅持縣域金融“一號工程”戰略定位,該行渠道三級網絡實現了當地縣域地區的100%覆蓋。2023年,長沙銀行縣域存款餘額達到2,045.7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82.32億元,增長16.01%;縣域貸款餘額達到1,697.0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3.93億元,增長19.25%;縣域零售客羣624.87萬戶,較上年末增加59.56萬戶,增長10.54%。

不過,雖然縣域市場前景廣闊,但銀行展業仍面臨諸多考驗。

平安證券指出,縣域區域地理面積更爲廣闊,客戶相對更爲分散,分散的客戶羣體提升了銀行展業的難度和成本。此外,由於縣域市場經濟的特殊性,縣域市場大都是中小微企業,單筆貸款規模相對較低,絕大多數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在50萬元以下。

“除了共性問題,不同類型的銀行佈局縣域業務所面臨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柏文喜分析,對於國有大行和股份行而言,面臨的困難包括與當地小型銀行和信用社競爭、適應縣域市場的特點。城商行和農商行與縣域市場有天然的聯繫,但可能面臨資金規模和科技能力的限制。

對於上述問題,柏文喜建議銀行應從以下4個方面發力,一是利用自身的地方優勢,積極探索與農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發展特色金融服務。二是優化金融產品:開發更適合縣域市場特點的產品,如小額貸款、農業保險等。三是加強金融科技應用,積極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四是提升服務質量,通過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意識,增強客戶滿意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