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4月26日,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蘇州張家港市出現學校微信公衆號關停潮,從幼兒園到中小學,近期內接連宣佈停止使用各自學校的微信公衆號。4月28日,記者再次對關停潮現象進行進一步的採訪瞭解。

爲何突然停用學校公衆號?記者求證

4月28日,針對關停潮現象,現代快報記者向張家港當地老師求證,得知各學校關停公衆號是該地區的統一部署行動。

在張家港某小學工作的吳老師(化姓)告訴記者,早在2023年底,張家港市教育局就已經在喊停,不少學校開學後陸續關閉了公衆號。近期,學校都收到了通知提醒,要求統一關停公衆號。具體內容如下:爲落實中央網信委《關於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着力解決政務新媒體賬號發佈質量低、傳播力弱、基層負擔重、形式主義抬頭等問題,也爲進一步減輕教師負擔,保障教師潛心從教,根據市委宣傳部的統一部署安排,市教育系統將分階段持續推進校園政務新媒體關停工作。

提醒中還明確提到,建議學校通過校園網、班級(年級)羣,在學校公示欄張貼公告、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發佈相關招生簡章、每週食譜等內容,獲取資訊的途徑請學校及時告知家長。也就是說,關停公衆號後,學校對外公告信息會更趨於使用傳統的發佈形式。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不只有學校

從“指尖上”整治形式主義,恢復正常而健康的學校生態,張家港邁出了蘇州地區的第一步。過去,這種指尖上的瑣碎工作給一線老師們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因爲有考覈、有要求,不少老師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同時還要“身兼數職”,構思選題、文字材料、圖片材料、排版編輯……長期下來,不少老師叫苦,表示時間根本不夠用。

對於此次學校公衆號的大量關停現象,工作在一線的吳老師表示:“整體上是受歡迎的,有利於大家安安心心做好正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也避免了家長和社會單一地從微信公衆號來評價學校辦學。”她認爲,過度宣傳其實不利於教育本身的發展。

其實,這次張家港統一部署的關停公衆號舉措不僅限於學校,記者搜索發現,一批政務新媒體賬號也在陸續關停。包括張家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張家港市水務局、張家港市農業農村局等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和機關單位相繼發佈公告,宣佈其微信公衆號“停更”。例如,早在1月23日,張家港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就已發佈公告稱關停新媒體賬號,後續更多文聯工作信息可關注“今日張家港”App。

除此之外,這種情況還存在於張家港的部分鄉村。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各鄉鎮在統計各村新媒體賬號的關停進展。“關停也是需要走流程的,通知要求,是否真的關停以實際搜索不到該賬號爲準。有特殊情況可以申請保留賬號,後續有需要也可在‘今日張家港’App上開設板塊。”

大力整治,各地都在行動

近年來,各地都有政務新媒體賬號停用的現象,例如,4月24日,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曾發佈過關於關停註銷新媒體賬號的公告,目的同樣是爲了進一步規範政務新媒體建設管理。2023年11月29日,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發佈了關於註銷關停新媒體賬號的公告。

對此,有地方解釋爲統一政務信息發佈渠道,避免重複運營造成資源浪費,也有地方解釋爲提高政務新媒體節約集約化管理水平,做優做強政務新媒體服務功能等。

記者還注意到,江蘇省內,4月26日,南通市委網信辦剛剛發佈關於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相關問題舉報的公告,就是爲了推動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深入開展,受理的也都是全市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政務公衆賬號和工作羣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相關問題。

關停新媒體賬號,正是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也爲基層員工減輕負擔,符合當前政府倡導的節儉理念。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曉安

來源:現代快報新媒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