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興證全球基金

四月將盡,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即將拉開帷幕,沃倫·巴菲特將再次坐在長桌前,回答數十個觀衆的問題。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緩慢復甦,世界格局加速演進,跨國供應鏈盡顯韌性,國際金融體系面臨挑戰,查理芒格在歲末與世長辭,令人們更珍視來自奧馬哈的常識與智慧。

2024年5月5日,延續多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中國投資人峯會也將如約而至,本屆峯會以“投資·潛能”爲主題,圍繞技術變革、經濟增長和投資進化等主題問道全球資本市場。

峯會前夕,我們邀請四位興證全球基金新生代基金經理參與前瞻問答,以饗讀者。

1、期待的內容

問:您期待在本屆巴菲特股東會上聽到哪些方面的內容?

童蘭:我希望聽到巴菲特對當下全球地緣關係和未來經濟增長的展望,以及在當下時代背景下,巴菲特對投資人的建議。

朱喆豐:我希望瞭解巴菲特對於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的看法,還有他對西方石油和日本五大商社等幾筆投資的展望。

2、消費與紅利

消費和紅利都被認爲是巴菲特青睞的主題標籤,近年來,這兩類主題的資產在A股市場的表現大相徑庭,紅利主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消費板塊則經歷了一輪不小的調整,基金經理們如何理解這種差異?

問:您如何理解當前A股市場上步入成熟期的消費板塊?

童蘭:當前,中國消費市場大致經過了較爲粗放的從量到質的階段。隨着消費市場進入成熟期,一方面偏同質化的產品會繼續進一步優化供給格局,另一方面,隨着消費者對產品意識覺醒和對產品多樣化需求的產生,挖掘細分場景和細分人羣等需求,能捕捉和挖掘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的企業也有望走出消費品的差異化產品路線。此外,伴隨着競爭格局的出清優化以及產品差異化供給的產生,部分行業經歷了盈利能力震盪後也有望逐漸向合理的盈利水平迴歸,優質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也有望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強化,這些都是在行業成熟後可以繼續去跟蹤和挖掘的機會。

問:當前,市場對於紅利主題的延續性有一些分歧,您怎麼看?

張曉峯:我們傾向於認爲在目前資產荒的環境下,紅利類資產可能仍有一定可持續性。30年國債目前已不到2.5%的收益率,而主流紅利指數仍有4-5%的股息率。另外紅利本身並不存在超額收益的概念,事實上我們只能說紅利是一種BETA,適合認同這種風格的投資者,並不適合所有人,也不能斷言這一風格未來會比其他風格表現的更強或更弱。

從監管層面上看,證監會近期明確提出要“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行爲,鼓勵和引導上市公司分紅,完善常態化分紅機制”,有助於提升紅利類資產的長期投資價值,爲投資者提供更加可預期的分紅現金流,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的股東回報意識,理順公司治理。同時上述政策也對掏空式的高比例分紅亮了紅牌,防止大股東侵害上市公司其他股東的權益。

3、新質生產力與AI

新質生產力是近一段時間中文語境中的熱詞,人工智能浪潮也彷彿將全世界置於鉅變的前夜,人們一邊熱切期盼着增長新動能加速湧現,另一方面也對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衝擊心存憂慮。環球同此涼熱,基金經理如何看待其中的危與機?

問:您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及相關的投資機會?

鄒欣:在我們的理解裏,生產力革命不只是生產工具的升級迭代,也包括新生產要素的擴展、生產過程的再組織特別是對研發創新的側重和組織方法、以及生產關係的適應性調整。過去幾年的時間裏,中國的製造業門類在進一步的豐富的同時,各個行業的研發費用規模和研發費用率持續提高,反映的是各行各業都在探索提高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絕不是僅僅侷限在有限行業內的名詞。

觀察過往的兩三百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發展過程,非資源型國家想要提高經濟和社會福利水平,必須持續着力於生產的力的提高和解放。A股的公司大多數是製造業企業,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向世界快速的學習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之後,在未來的5-10年時間裏,內生的創新和對生產力的挖掘可能是進一步產業升級一個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是第一的驅動力。因此,我們非常關注其中中國半導體制造和相關產業鏈的突破性機會、新的衛星通訊方式在民用領域的落地、AI技術在新材料發現領域的應用等等新的方向。

問:您如何理解AI對投資市場的影響?如何捕捉到相關變革帶來的機會?

童蘭:伴隨AI領域的技術突破迭代及科技新基建的逐漸完善,技術在應用端的落地和對效率的改善等也開始逐漸滲透到終端的使用,對存量行業和增量需求的影響都會在不同方面漸次體現;對存量行業的影響可能體現在拉低了部分生產供給端的門檻,從而削弱了部分行業原本積累的相對競爭優勢;但與此同時,創新帶來的體驗升級也會在激發釋放出一些從0-1的增量需求,從而有希望帶動一批新的產業鏈機會,而這些影響和機會,還是需要我們密切的跟蹤和保持高度的敏感。

4、多資產、多策略

面對傳統資產的波動性越來越大,“多資產、多策略”呼聲漸起,量化策略引發破圈討論,購金熱情連綿不絕,資產配置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

問:您如何理解主動和量化相結合的策略?

張曉峯:我們認爲純數據驅動的量化投資雖然也很有效,但容易導向相關性數據挖掘,而忽略內在商業邏輯。根據個人經驗,一些更符合商業邏輯的因子可能擁有更長的生命週期,比如質量、股息率之類。另一方面,不敢輕易評價主動投資,根據個人粗淺的理解,近年來主動投資往往基於自下而上的選股,有其合理性,但容易導致對某種行業或風格的暴露,此時通過量化適度控制一下風格暴露可能是有幫助的。

問:作爲一位熟悉可轉債的投資人,您如何理解轉債對資產組合的價值?公募產品如何更好地回應投資人對多資產、多策略的訴求?

朱喆豐:可轉債作爲一種兼具股債性質的資產,在債券收益率愈發下行的背景下,在不承擔更多信用風險的前提下有望獲取更高收益率。目前市場上的混合型基金有條件進行大類資產配置,需要在儘量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通過比較各類資產的性價比,給組合做加法。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