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刚刚过去的3月,赣榆区紫菜交易市场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期交易。这个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交易市场,丝毫没有其他农产品市场的喧哗热闹,反而是静悄悄的。因为这里只有买方和商品,没有卖方。

一箱箱经过一次加工后的干紫菜,在交易大厅里排列成排,每个箱子旁都立着标签,上面写着生产厂家及产品等级等信息。采购商们挨个儿观察品尝评价,记录下自己的报价,然后将报价录入交易中心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根据报价促成交易,价高者得。

2020年,赣榆区获批互联网+赣榆紫菜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在已完成产业数据全面采集基础上,提供数字展现平台和精细化应用,对管辖区域内的20家紫菜加工企业部署监控点,深化紫菜大数据在紫菜生产、加工、贸易、市场流通、消费等产业环节的应用,服务农民、农企、政府部门。自2018年运营以来,已举办31期干紫菜交易会,成交总额超过16亿元。目前,客户已发展到140家卖方和60余家国内外买方。

为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汇聚区域相关农业农村数据,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启动市县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市级建成连云港市数字乡村指挥中心,赣榆区依托“互联网+”出村进城试点建成了紫菜大数据平台、海州建成了西红柿单品大数据平台、灌南建设了畜牧业大数据平台项目。

目前,市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已完成与5个县区数据平台的对接,汇聚成市县农业大数据系统,并积极推进与“苏农云”对接,共享省厅各条线现有平台涉及我市的数据,真正实现数据上的互联互通。

一块田的土壤墒情有无变化?温度、湿度是多少?如果仅靠人去现场采集数据,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在位于海州区新坝镇魏口村的5G数字化无人农场,随着一名技术人员鼠标操作,用时不到半分钟,以上相关数据全部同步在了一块电子显示屏幕上。

眼前这块屏幕,正实时监测着基地2000亩的农田,是我市粮油种植核心区智慧农业系统集成项目中的田间智慧农业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喷灌,进行苗情、虫情、生长环境、土壤墒情、用水量、农业气象监测等。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通过智能、数字技术应用,让数据从田地里“跑出来”,最终实现“智慧农业”。

数字赋能,让农业有“质”更有“智”。近年来,我市积极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培育了一批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示范基地。2023年获批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家、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3家、新建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15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