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連雲港日報

剛剛過去的3月,贛榆區紫菜交易市場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期交易。這個全國最大的條斑紫菜交易市場,絲毫沒有其他農產品市場的喧譁熱鬧,反而是靜悄悄的。因爲這裏只有買方和商品,沒有賣方。

一箱箱經過一次加工後的幹紫菜,在交易大廳裏排列成排,每個箱子旁都立着標籤,上面寫着生產廠家及產品等級等信息。採購商們挨個兒觀察品嚐評價,記錄下自己的報價,然後將報價錄入交易中心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根據報價促成交易,價高者得。

2020年,贛榆區獲批互聯網+贛榆紫菜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在已完成產業數據全面採集基礎上,提供數字展現平臺和精細化應用,對管轄區域內的20家紫菜加工企業部署監控點,深化紫菜大數據在紫菜生產、加工、貿易、市場流通、消費等產業環節的應用,服務農民、農企、政府部門。自2018年運營以來,已舉辦31期幹紫菜交易會,成交總額超過16億元。目前,客戶已發展到140家賣方和60餘家國內外買方。

爲實現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匯聚區域相關農業農村數據,市農業農村局先後啓動市縣大數據平臺建設工作,市級建成連雲港市數字鄉村指揮中心,贛榆區依託“互聯網+”出村進城試點建成了紫菜大數據平臺、海州建成了西紅柿單品大數據平臺、灌南建設了畜牧業大數據平臺項目。

目前,市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已完成與5個縣區數據平臺的對接,匯聚成市縣農業大數據系統,並積極推進與“蘇農雲”對接,共享省廳各條線現有平臺涉及我市的數據,真正實現數據上的互聯互通。

一塊田的土壤墒情有無變化?溫度、溼度是多少?如果僅靠人去現場採集數據,大概需要多久的時間?在位於海州區新壩鎮魏口村的5G數字化無人農場,隨着一名技術人員鼠標操作,用時不到半分鐘,以上相關數據全部同步在了一塊電子顯示屏幕上。

眼前這塊屏幕,正實時監測着基地2000畝的農田,是我市糧油種植核心區智慧農業系統集成項目中的田間智慧農業系統,能夠實現自動噴灌,進行苗情、蟲情、生長環境、土壤墒情、用水量、農業氣象監測等。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傳統農業中,通過智能、數字技術應用,讓數據從田地裏“跑出來”,最終實現“智慧農業”。

數字賦能,讓農業有“質”更有“智”。近年來,我市積極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培育了一批具有實際應用場景的示範基地。2023年獲批國家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1家、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3家、新建市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15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