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貴州大學礦業學院黨委書記張林、院長左宇軍、教授文志傑等一行,赴山東魯中能源集團貴州魯中礦業有限公司,開展訪企拓崗和科研合作交流;

2月21日,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趙津、副院長唐正強、教授張大斌與礦業學院書記張林、副教授韋善陽,到納雍高源煤業進行調研,雙方達成初步共識,開展聯合技術攻關;

3月26日,貴州大學正廳級幹部何林、礦業學院黨委書記張林一行到省能源局走訪,就推進“富礦精開”專項工作進行交流;

4月1日,貴州大學舉行“富礦精開”項目論證會,組織專家對各學院遴選推薦的第一批20個“富礦精開”項目進行論證;

……

今年以來,貴州大學聚焦“富礦精開”主動出擊,緊扣“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四個關鍵環節,聚焦“雙一流”建設目標,發揮學校在礦產資源勘探、開採與加工、冶煉、新材料研發與精深加工領域學科、平臺和人才優勢,精準對接企業發展需求,找準行業發展關鍵問題,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大力推進找礦、採礦、選冶、加工等環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着力推動貴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提升。

材料與冶金學院與中國鋁業貴州分公司項目合作啓動。

做好頂層設計 構建協調聯動推進體系

貴州大學聚焦做好“富礦精開”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發揮學科資源、科研力量和高層次人才等優勢資源的協同效應,積極破解“卡脖子”難題。

“‘富礦精開’專項工作是我校當前的重點任務,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視,全力推進。”在3月25日舉行的貴州大學“富礦精開”專項工作推進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對“富礦精開”工作做了詳細部署——

建立完善領導機制,建立學校、相關學院的工作專班,有序、有力推進工作,加強對工作進度的督促和成效評估;

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饋發佈機制,整合學院、宣傳部和校外媒體資源,廣泛宣傳“富礦精開”工作成果,形成強大的宣傳合力;

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通過聯合重點項目、企業和平臺團隊,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

完善成果轉化機制,重視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力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目標;

建立有效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與各領域專家和領導進行深入交流,充分尊重並吸納意見和建議。

爲切實推動“富礦精開”工作。貴州大學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楊未、校長宋寶安任組長的“富礦精開”工作領導小組,部署學校“富礦精開”整體工作;成立“富礦精開”工作專班,負責“富礦精開”行動的推進工作,根據工作進展實際情況不定期研究學校服務“富礦精開”工作的相關事宜。

同時,信息反饋機制、部門聯動機制、成果轉化推進機制、重大項目推進機制的建立,則強化了貴州大學各級部門抓產業、強服務、促發展的能力,實現學校、職能部門、學院、創新團隊四級協同工作,爲“富礦精開”工作的順利開展凝聚起強大合力。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帶領團隊成員解決黔西南典型金礦區礦井水污染問題。

“作爲礦產資源的大省,‘富礦精開’是推動貴州省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戰略部署,是貴州服務和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全省加快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迫切現實需要。”楊未說,無論是從國家戰略層面,還是從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集中力量攻堅攻關,高質量助力“富礦精開”是貴州大學責無旁貸的責任。

楊未表示,貴州大學將圍繞“富礦精開”工作和“461工程”瞄準產業發展的方向,一件件抓細化、一項項抓落實,爭取在多方面取得核心技術的突破,爲“富礦精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抓關鍵突破 強化科技引領支撐

技術、人才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攻關的關鍵。如何將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爲推進“富礦精開”的“最大增量”?

“狠抓關鍵領域突破、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引進,在貴州省‘富礦精開’戰略行動中發揮貴州大學智慧、展示貴州大學力量、作出貴州大學貢獻。”宋寶安說。

爲高質量推動“富礦精開”,貴州大學結合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與冶金學院、礦業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等多學院、多學科長久以來在礦產資源勘探、礦物開採與加工、礦物冶煉、新材料研發與精深加工領域積累的豐富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了《貴州大學“富礦精開”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重點攻關典型礦山企業“深邊部找礦預測關鍵技術”,新增一批礦產資源;中試、推廣應用現有礦加、開採技術,盤活複雜難處理、難開採礦產資源;推廣應用探礦、開採、礦加、冶煉環節的綠色節能新技術;推廣應用固廢處置、環境修復技術,消納固廢新增量,形成礦山修復示範……行動方案圍繞煤、磷、錳、鋁、金、鉛鋅、重晶石及關鍵金屬(鋰、稀土)等“富礦精開”工作目標,提出在精查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發、精深加工上發力,奮力實現“精開”。

與此同時,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與冶金學院、礦業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等相關學院也積極行動,結合各自的學科優勢,瞄準“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制定出臺相關工作方案,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電氣工程學院教師赴遵義鋁廠開展脫硫及智能控制系統合作。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確定了提升“探礦”科技支撐能力、礦產資源精細開發利用技術體系構建與創新應用、礦產資源精細開發利用技術體系構建與創新應用的工作思路;

化學與化工學院明確重點任務爲大力推進礦產選冶和加工環節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攻關,重點加強對煤、磷、錳、鋁和新興礦種(鋰、稀土)等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同時做好在其他礦種領域的科技服務工作。

材料與冶金學院將工作目標瞄準“推進現有綠色冶煉、清潔生產技術的中試及應用,盤活複雜難處理、難利用礦產資源;調控有價組元遷移規律、優化其回收工藝,提升鋰、鎵等元素的富集與回收;開發綠色冶煉、材料製備、大宗固廢處置與消納等新技術,形成相關產業技術示範;延鏈、補鏈,開發精深加工產品,提升礦產資源經濟價值”。

礦業學院集中力量突破深部煤炭資源勘查、煤系伴生礦產協調開發、複雜地質條件石門快速揭煤、巷道智能快速掘進、多源災害預警監管平臺、廢棄礦井抽水蓄能電站、煤炭地下氣化與煤層氣同採等領域重大技術難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如何在“富礦精開”中發展新質生產力?

貴州大學充分利用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製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科技優勢,積極謀劃運用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創新基礎能力,通過“大數據”和智能信息技術應用,推進礦山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

抓隊伍搭平臺 釋放科研服務效能

1月23日,貴州大學聚焦精確探礦成立了“富礦精開·戰略找礦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是貴州大學與甘肅天水李子金礦有限公司“產學研用”基地合作的重要成果。

近年來,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面向企事業單位需求,組建礦產資源勘查創新科研團隊,形成一人一礦種,一人一單位、一人一目標的管理運行模式,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富礦精開’·戰略找礦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後,校企雙方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開展深入研究,爲西部地區的“富礦精開”提供強有力的科研支撐和技術保障。

機械工程學院、礦業學院的科研人員在納雍高源煤業調研。

科技創新平臺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實力擔當”,也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爲挖出“富礦精開”的最大增量,貴州大學將目光瞄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在《貴州大學“富礦精開”專項行動工作方案》中提出“重點圍繞‘富礦精開’,新增省部級科研平臺2至3個,新增人才團隊1至2個,科研服務能力逐步提升”。

今年4月,聚焦制約貴州礦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瓶頸,貴州大學礦業學院組建了14個特色科研團隊,針對礦山動力災害預警與控制、瓦斯災害防治與煤層氣開發、巷道智能掘進與圍巖控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展開技術難點攻堅。

礦業學院副院長文志傑是“深地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團隊的負責人,也是貴州大學2023年11月引進的貴州省“百千萬人才”,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煤礦採場重大災害事故防控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團隊組建不到半年,就創新開發了基於大數據驅動的頂板災害預警智能管控平臺,並創新提出基於廢棄礦井蓄能發電技術,該技術成功入選2024年貴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課題項目。

“貴州提出的‘富礦精開’戰略爲我們採礦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更大舞臺,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將盡自己的學術所能爲貴州做好‘富礦精開’大文章貢獻智慧力量。”文志傑表示,未來,團隊將圍繞頂板災害和廢棄礦山開發利用開展聯合攻關,解決貴州省頂板事故頻發問題,並建立一套廢棄礦山蓄能發電模式。

據介紹,礦業學院將加大團隊考覈力度,推進科研團隊與省內頭部企業開展務實合作,進行重點項目申報,圍繞貴州省戰略發展需求,解決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別針對煤礦瓦斯災害治理、頂板災害治理、礦井水害防治、礦山智能化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大力度推進科研成果轉換應用。

礦業學院“深地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團隊開展科研。

“我們將加強有組織科研,推進科研平臺建設,最大限度發揮學科資源、科研力量和高層次人才等優勢資源的協同效應,加強對礦業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宋寶安表示,特別是要將“富礦精開”的科研方向聚焦在企業發展實際需求上,真正做到研究要真有發現,技術創新要真解決問題,成果轉化要真有效果。

促進人才培養引進 激活科技創新強引擎

爲培養更多服務“富礦精開”的高素質人才,貴州大學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途徑,不斷加大對與“富礦精開”相關的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的引培力度,着力培育高水平的學術梯隊和學術學科帶頭人,努力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結合“科技副職”“科技專員”“產業導師”等專項行動計劃,貴州大學積極鼓勵領軍人才領銜、優秀青年人才參與服務“富礦精開”戰略,選派專家人才團隊深入到企業開展科技服務,激活引領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

自去年11月起,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李博多了個身份:省地礦局114地質隊的“科技副總”。

李博是貴州大學礦山水害防治科研團隊的負責人。自2014年入職貴大以來,他率領科研團隊長期在一線爲礦山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開展科技聯合攻關,在岩溶水文地質勘察、礦井湧水量預測、突水危險性評價、疏水降壓工程、防治水注漿堵水材料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爲貴州省的礦山安全綠色開採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本人也獲得了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和貴州省青年科技獎。

在不斷探索本學科研究前沿的同時,團隊又將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反哺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博士工程師”礦山安全服務隊附企業開展技術服務。

以人才鏈之“強”,激發創新鏈之“活”,託舉產業鏈之“優”。貴州大學積極探索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堅持人才爲本,爲“富礦精開”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近年來,學校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力度,直接服務於“富礦精開”的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測繪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環境工程8個本科專業,均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採礦工程及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兩次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據統計,貴州大學每年培養工科研究生1800餘人、工科本科生3700餘人,爲“富礦精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化學與化工學院每年有60%以上畢業生在磷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新能源材料等相關領域進行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等工作,成爲了行業的中堅力量。聚焦“富礦精開”發展需要,化學與化工學院啓動了“人才培養固本提質行動”,緊扣貴州工業化發展進程,以新工科建設爲重要抓手,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立足地方、着眼行業,探索專業退出機制,不斷優化學科專業佈局。

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指導磷石膏資源化利用工作。

貴州大學還提出,圍繞“富礦精開”重點支持直接服務貴州新型工業化發展的理工類學科專業。礦業學院通過深入調研和分析,精準聚焦礦業工程和安全工程學科,持續發力。通過匯聚院內優秀師資、加強科研投入、引入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等一系列舉措,全力打造這兩個學科的核心競爭力,力求在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我們將着力增強人才培養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力和貢獻率,加快推進理論基礎夠用、區域建設能用、行業發展適用、生產一線好用的‘四用’人才培養戰略,狠抓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升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找礦、採礦、選礦、用礦人才培養能力。”宋寶安說。

宋寶安表示,貴州大學將基於貴州豐富的煤及煤層氣、磷、鋁、錳、重晶石、頁岩氣等特色資源,開展優勢特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研究,聚焦“富礦精開”,重點開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基礎研究突破。推動學校資源、冶金、採礦、安全、材料、環境及化工學科的“雙一流”建設工作和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博士點申報工作。緊抓人才培養,特別是國家級人才的引培、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輸送,推進相關省級、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與籌劃,着力做好“富礦精開”這篇大文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雨

編輯 梁珍情

二審 潘曉飛

三審 嶽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