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人民网成都4月30日电 (记者朱虹)今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凉山州水利局结对帮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结对帮扶科研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西昌举行。此次签约是在全面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双方深化水利综合帮扶工作的务实举措,通过构建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精准发力、互助共享的模式,再度携手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签约现场 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供图

近年来,随着全省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全省“二号工程”安宁河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龙塘水库、米市水库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2023年凉山州累计落实各类水利资金46.07亿元,凉山水利正处在历史发展黄金期。但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水利现代化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凉山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机遇与新挑战仍然并存。

据了解,2018年以来都江堰灌区先后派出100余名干部参与对凉山州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专项帮扶行动,在多个领域助力凉山水利发展。“此次的深入合作,不仅有利于持续提升结对帮扶工作质效,也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实用型的水利人才队伍。”凉山州水利局党组书记曾浪舟介绍,此次结对,双方将紧紧围绕“水利助力乡村振兴”这个主线,实施宣传共建、人才共育、技术支撑、资源帮扶4项行动,推动更多都江堰资源向凉山流动。

据了解,在宣传共建方面,双方将以构建大宣传格局为依托,构建联合宣传矩阵,搭建安宁河谷与都江堰灌区的信息沟通、交流学习桥梁,营造水利助力乡村振兴良好舆论氛围;在人才共育方面,充分发挥双方特色优势,互派干部跟班学习、交流锻炼;在技术支撑方面,都江堰灌区选派专业技术队伍对凉山州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灌溉水系数测算等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在资源帮扶方面,都江堰灌区将利用技术资源优势,为凉山州规模化供水工程设计、水资源论证、规划与建设等工作提供资源帮扶,助力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和建设管理,加快凉山水利建设管理现代化进程。

都江堰灌区作为拥有2280年历史的全国第一大灌区,也是全省存量水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来,都江堰灌区将灌区标准化管理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成体系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并在全国特大型灌区中率先通过水利部验收评价。

为提速凉山州灌区标准化管理水平,双方在凉山州西礼灌区管理处挂牌“结对帮扶科研实训基地”。该基地将通过合作研究、实训等措施,着力推广运用都江堰灌区标准化管理经验和模式,重点围绕水资源管理、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领域,开展探索调水、节水、水权与水价改革等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模式,在西礼灌区推广应用都江堰灌区信息化“投、建、运、管”等标准规范,强化灌区建设管理交流机制,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技术支持等工作,推动因地制宜构建与西礼灌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西礼灌区提速迈入高质量发展步伐。

“此次结对是深化和延续我们‘都凉情谊’的务实举措,同时也是一项互促共享的工作。”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表示,通过结对在提速凉山水利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将为都江堰灌区干部增加更多一线实践交流的机会,达到“互促提升能力,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据了解,协议暂定期为2年,双方将成立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定期召开会商会议,研究合作事项,解决重大问题,保障协议事项高效推进并落地见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