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高炳 王姿予

锄地栽苗、生火做饭、刺绣缝纫......近日,职业技能直接拉满的硬核幼儿园火遍全网。在陕西,学生们的劳动课学什么?正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策划《打卡一堂劳动课》系列报道,深入探访各校多姿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

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稳步落实,劳动课已成为各中小学不可缺少的独立课程之一。提起劳动课,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不同年代的人有各自专属的“独家记忆”。

整畦平地、开沟松土、播种间苗,校园里开辟出的一方小园子,让孩子们在四季变迁中体悟耕耘劳作之美;凿磨拼接、拉坯塑性、洗刷烹炒,木工间、陶艺坊、厨房等特色教室,使孩子们懂得敬惜物力,强健自立自强之精神;编程设计、3D打印、无人驾驶等科创实验室,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插上科技翅膀,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新时代的劳动课,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专属的劳动校本课程。

“321,请拍照!”一堂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课正在进行。“刚才执行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的‘小任务’,由麦克风语音识别、采集,通过python编程的方式,操作机器人实现拍照功能。”西安高新一中机器人社团学生说。对他们来说,劳动课是劳逸结合的调节和放松。

线锯切割、榫卯拼接、砂纸打磨、上色美化,在孩子们的手中,一朵朵木艺榫卯拼接花朵渐渐成形。

在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囊括模型制造、木艺建筑、航空航天、创意发明、自然生物化学、编程等的劳动实践课程,学生们可以依据兴趣自由选择。呼应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劳动课,成为孩子们打开视野的一个窗口。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实现火警报警、天然气泄漏报警和地震报警。”该校吴同学兴奋地介绍着他制作的楼宇防灾报警系统。对孩子们来说,用双手创造出作品是充满成就感的事。

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从劳动教育的本质来看,劳动不只是体力的付出和消耗,更有助于内在价值观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

西安小学副校长李娜认为,劳动中融入了设计、审美、思辨等元素,以学科交叉的鲜活形式得以呈现,往往能安抚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更多劳动项目的引入意在丰富学生的技能,挖掘学生的兴趣。

“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才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西安滨河学校四年级新芽3班的李明洁挽起袖子说道。种植课让他们与植物、动物的生命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劳则思。如果说小学生的劳动课,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亲身参与“接地气”“沾泥土”的农业生产活动,感受生活味、烟火气,收获精神滋养;那么高中生的劳动课则更加“高能”,他们邀请科创企业入校园,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时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开设包括人工智能、3D 打印、无人驾驶汽车、工业设计等拓展性课程和信息学竞赛、VEX机器人比赛、大学先修课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萌芽赛道比赛等创造性课程。充满科技范儿与思辨性的实践课堂,成为学生自由驰骋想象力的精神园地。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在不少专家看来,劳动教育应当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校的课程就是学校的育人载体,课程建设一定要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的育人目标来实施,培养学子有德性、厚基础、会合作、敢担当、善创新,构建基础性、拓展性、创造性等多层次的课程结构,为学生们创造更丰富的学习天地。”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副校长张清彦表示。

监制:张铁

统筹:龚仕建 李浩

策划:高炳 王姿予

文案:雷坤 张雅蒙(实习)

剪辑支持:陕西广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谷林蔓(实习)

值班编辑:雷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