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日電 5月1日,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榜單正式揭曉,中國高校在前十名中佔據了七席。

榜單顯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再度蟬聯了該榜單的前兩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由此前的並列第9躍升至第7和第8名,浙江大學由去年的第12名前進至第9,首次進入亞洲前十。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分列第6和第10位。

作爲知名的世界高等教育智庫,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是評估大學及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據悉,此次排名基於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評估體系,採用了17個不同的績效指標,涵蓋教學環境、研究成果、與產業聯繫等多個方面。

“當前,中國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育體系。”泰晤士首席全球事務官菲爾•巴蒂(Phil Baty)在接受中新教育採訪時表示。

健全體系吸引全球研究人才

近年來,高等教育迎來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和變革。隨着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高等教育體系也日益成熟和完善。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呈現出增長態勢,從2021年的4430萬人增加到2023年的4763.19萬人。這些數字表明,高等教育已經邁入大衆化階段,並且正在向普及化階段邁進。

近年來,中國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通過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建設基礎設施,擴大高校規模,逐步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育條件。

菲爾•巴蒂表示,對頂尖大學的投入和支持,使得中國大學從世界各地吸引到大量優秀的學者,他們共同建設了一套強大的教育發展體系。這一成功經驗不僅爲世界各國提供了借鑑,也爲全球教育合作與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

同時他認爲,中國已成爲全球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世界強國,這主要歸功於高校在全球性問題和重大領域上的專注,尤其是在醫療保健、人工智能、技術等領域,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在此次最新發布的亞洲大學排名中,中國內地高校的平均排名上升了26.7 位。

而這可能還僅僅是個開始,提及正在編制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菲爾•巴蒂說:“即便在教育建設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步後,中國高校仍在不斷改進和發展建設,這爲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發展:共贏合作,力爭全球“頂尖”

從分項指標上看,中國高校在原創性和前沿性研究方面展現出明顯優勢,這也是近年來在包括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及整體聲譽上,中國高等教育取得長足進步的主要原因。

在絕大多數指標上,中國高校取得了優於亞洲平均水平的成績,但在“國際合著”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菲爾•巴蒂認爲,加強國際合作是中國高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與國際一流大學開展合作研究、學術交流等活動,共同研究和知識共享,能夠應對氣候變化、流行病等全球性挑戰,爲解決全球性問題和人類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全球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隨着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持續投入和改革創新的不斷推進,菲爾•巴蒂相信,中國高校將在未來的表現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中國高校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地位將繼續提升。未來,也許會看到中國的高校與哈佛、斯坦福、牛津和劍橋並列世界前十。

同時他強調,希望未來世界教育發展水平的主要特徵是從西方絕對主導到更加公平、更加平衡的體系的緩慢轉變,爲亞洲的高校在世界舞臺贏得一席之地,這將是一個長期潛力發展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