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5月1日電 (記者 韓帥南)摩登粑粑、趕馬雞、撒撇……5月1日,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新聞社雲南分社出品的系列紀錄片《食在雲南》第二季——滇緬公路美食季在“拾雲南”正式上線。該片通過展示滇緬公路沿線美食文化與風土人情,帶領觀衆品味生態綠色、多姿多彩、和諧幸福、開放包容的“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圖爲《食在雲南》第二季片頭。紀錄片截圖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其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修建於抗戰烽火中的滇緬公路,見證了80多年前中國軍民的犧牲和奮鬥。如今,這條國際通道沿線,還有許多鮮爲人知的歷史故事、民間風味和美麗祕境等待探尋。

據瞭解,《食在雲南》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短小精巧、輕鬆活潑、亦莊亦諧的風格,同時更加註重講述滇緬公路沿途所蘊藏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第二季共40集,每集時長約5分鐘,採用微紀錄片的形式,以滇緬公路爲脈絡,激發觀衆對“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嚮往,也進一步爲雲南省文化旅遊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圖爲《食在雲南》第二季拍攝的摩登粑粑。紀錄片截圖

“攝製組在重走滇緬公路的過程中,仍然能夠感受到當年這段艱辛而輝煌歷史的片段,同時也能看到沿線雲南各地濃郁、充滿活力的生活氣息。”《食在雲南》第二季製片人趙靈穎說,該片從滇緬公路起點昆明的鮮花餅,一路講述到瑞麗的景頗鬼雞、緬甸小喫泡魯達等一衆美食。

“摩登粑粑的馥郁四溢……隨滇緬公路的走勢,韻味悠長、綿延不絕。”《食在雲南》第二季首集講述的雲南著名小喫摩登粑粑,將西洋風味與傳統老昆明風味巧妙結合,在抗戰時期深受西南聯合大學師生和美國“飛虎隊”隊員的喜愛。

跟隨紀錄片鏡頭一路來到盛產咖啡的保山市,以咖啡入菜的特色咖啡宴惹人垂涎。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滇緬公路沿線也曾開設很多咖啡店,成爲回國支援抗戰的南僑機工們最喜愛的相聚場所。

圖爲《食在雲南》第二季拍攝的涼拌茶葉。紀錄片截圖

沿滇緬公路直至中緬邊境小城瑞麗,泡魯達、椰子凍、甩粑粑等緬甸特色小喫,成爲市民和遊客的“心頭愛”。這條連接雲南和緬甸的跨境通道,至今依然見證着中國與緬甸的交流、交往與合作。

“在長達5個多月的攝製過程中,我們深入滇緬公路沿線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等州市的鄉鎮與村莊,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氣息,記錄他們與美食的故事。”趙靈穎介紹,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讓人們品味該公路沿線的雲南風味和祕境的同時,也能重溫滇緬公路這段歷史中蘊藏的堅韌不屈的偉大精神。

“《食在雲南》第一季的文案寫得非常棒,飽含深意又不失幽默,讓我看到了最有趣的‘舌尖上的雲南’。我對第二季也充滿期待。”該系列紀錄片的忠實觀衆於博文說。

圖爲《食在雲南》第二季拍攝的趕馬雞。紀錄片截圖

系列紀錄片《食在雲南》第一季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新聞社雲南分社共同出品,共25集,在中新網全媒體平臺、學習強國、愛奇藝等平臺播出。截至目前,該片第一季全網播放量突破2000萬次,獲得了大量海內外觀衆的關注與好評,生動地向世界宣傳推廣了“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