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5月1日電(鮑夢妮)據浙江之江實驗室5月1日消息,知名學術期刊《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stronomy)發佈文章,正式宣佈之江實驗室天文計算研究中心博士周登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王培和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等人,利用“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球狀星團M15中發現了兩顆長週期脈衝星。

圖爲球狀星團M15中新發現的兩顆長週期脈衝星。之江實驗室供圖

脈衝星,即會發射脈衝信號的“星星”。脈衝星是天然的極端物理條件實驗室,能夠幫助檢驗極端物理條件下的物理定律,其穩定的自轉非常適合作爲精確的時鐘,也可爲未來的星際旅行提供導航服務。由於自轉,脈衝星能週期性地發射脈衝電波,有的幾秒就能自轉一圈,而有的甚至一秒可以自轉幾百圈。轉得尤其快的一族,自轉週期在毫秒量級,被稱作“毫秒脈衝星”。

此次發現的兩顆脈衝星位於球狀星團M15中,球狀星團的動力學演化和星族合成路徑等是當前天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銀河系內41個球狀星團已發現317顆脈衝星,大多是毫秒脈衝星。

若將脈衝星比喻成陀螺,其在長期旋轉中通過輻射逐漸損失能量,失去角動量,自轉週期應當變長。球狀星團中發現的許多毫秒脈衝星,被普遍認爲是老年脈衝星吸積伴星重新加速的結果。

研究者認爲,此次在球狀星團M15中發現的兩顆長週期脈衝星,就可能是經歷了吸積過程的中斷,進而失去了加速來源,導致脈衝星重新變回“沒有鞭子的陀螺”,自轉週期逐漸變長。

據悉,此項工作標誌着在球狀星團中存在着更多長週期脈衝星等待發現,這一發現不僅補全了球狀星團長週期脈衝星搜索的缺失環節,而且爲理解球狀星團星族演化和分類提供了新的樣本和線索。(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