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星期文庫

世相走筆之四

“扎”你有商量

說起“扎”字,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尖銳物件,容易聯想到一些出血場面。但在生活中,關於“扎”字還有一層特別的意義。此“扎”,目的不是讓人出血,而是讓人出錢請客喫飯,基本可分爲三類。

一是硬“扎”。這類“扎”不需要理由,直來直去,想“扎”就“扎”,“扎”得你毫無準備,“扎”得你無所適從。“哥們兒,今天就喫你了,你看如何?如果沒錢,哥幾個可以借給你。”這話都說了,你要是臨陣脫逃,肯定會被人瞧不起。再就是,平時也沒少喫人家的,不請客從情理上也說過不去。於是,強裝笑顏,好不樂哉!

第二類是軟“扎”。這類“扎”比較講理,一般都是被“扎”者有了喜事,比如升職獲獎之類。藉此由頭,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不斷地“提醒”他,使他坐在喜悅的浪尖上情不自禁,比較順利地就把大家領到了飯店。這頓飯喫得比較舒暢,請者願意,喫者滿意。末了,大家還會許下美好的願望,盼望還有人再得獎再升職,大家好再撮一頓。

第三類是忽悠“扎”。這類“扎”師出無名,但頗具藝術性。“扎”者一般都選擇在臨近飯點時找到目標,不停地在其身邊絮叨,東拉西扯地套近乎,把對方哄得挺開心。最後他會突然說一句:“唉喲,中午還沒地方喫飯呢。”這時,若目標是手頭寬綽比較大方的人,肯定會說:“我請你吧。”筆者有一友,擅長“扎”人,想讓另一友請客,百般施計沒有得逞,最後直接闖入其家,迫其就範。當然,此人也沒少被別人“扎”,可他就喜歡“扎”,“扎”竟然成了他的一大樂趣。

想要對付“扎”,只有兩招。一是別扎堆,我行我素,獨來獨往。二是遇“扎”便拖,可拖得久了,就會落下小氣的名聲。而“扎”者沒能得逞,也會覺得沒面子,要是剛被“扎”過,自己卻沒“扎”回來,氣更不順。這樣的“扎”就有點變了味,接近於訛,讓人消受不起。

筆者不敢說“扎”是一種陋習,但它也絕非美德。因爲,“扎”者在付諸行動時,或多或少都存有一種嫉妒或佔便宜的心理,即使對朋友也不例外。

與“扎”相比,AA制,真的是一種美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