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北法制報

□劉璐

“兒子,是媽媽對不起你啊!沒有正確教育你,你要認真接受改造,好好學習!”近日,一起未成年人盜竊犯罪案件在定州市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開庭審理,被告人小新(化名)和媽媽相擁在一起,媽媽哭着對小新說。

這是一起普通的盜竊案件。被告人小新因夥同他人多次拉車門盜竊財物被取保候審,取保候審期間又到一小區地下車庫實施盜竊。他們幾個拉開一輛車門後發現有一把車鑰匙,把車輛開到廊坊,被當地警方抓住。

被告人席上是一個16歲的男孩,從背影看,長得人高馬大,挺壯實。辯護人席上除了辯護律師,還有男孩的父母,穿着樸素。

“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

“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能隨便偷東西。”

經過公訴機關出示證據、法庭質證等法定環節,被告人小新一一承認了自己的犯罪行爲。

“孩子的媽媽有什麼想在法庭上說的嗎?”

“我再婚後又生了一個孩子,有點殘疾,我不是不管小新,只是實在沒辦法把小新的撫養權要過來。我的教育方式的確有問題,每天給他打很多電話,就怕他不走正路。”小新的媽媽帶着哭腔說。

“你要理解你的媽媽,她平時照顧你的弟弟,還要工作,非常辛苦,可能有時候表達的方式不對,但她是愛你的。媽媽也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批評孩子。”審判席上,擔任審判長的李靜語重心長地對被告人小新和他的媽媽說。

兩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媽媽和兒子擁抱一下吧!”李靜說。

這時,媽媽和小新都愣了一下,特別是小新,稍有木訥地望向媽媽。顯然,對於母子倆來說,這樣親暱的舉動,平時從來沒有過。從這也能看出小新對於媽媽懷抱的渴望,只是媽媽平時過多的嚴厲和疏於照顧,讓他們的關係疏遠了。

媽媽主動走向兒子,兩人擁抱在一起,媽媽痛哭流涕,訴說着自己作爲母親的失職和自責。

這一幕感染了在場所有人。原本平靜的爸爸也非常動容,主動走過來,和他們母子倆擁抱在一起。一個家庭,因爲父母的離異,家庭一分爲二,對孩子造成了嚴重影響。

“很多未成年人因爲年齡小、父母管教方式不正確,再加上家庭的變動,性格上也會自卑、內向,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李靜說,“這個家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父母雙方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給了父親,但是父親常年在外面打工,孩子由奶奶照顧。母親每天給孩子打無數個視頻電話,問他在哪裏、在幹什麼,使孩子有了逆反心理,與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

李靜介紹,此次庭審中增加擁抱環節是源於之前審理的一起案件,當時案件被告人的母親主動提出抱一下站在被告席上的兒子。“母子間的隔閡在那一剎那全部化解,那時候我意識到,這是用再多的言語都達不到的效果。”此後的審理過程中,李靜尤其注重親情感化和法庭教育,通過讓失足少年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社會的接納,幫助他們順利迴歸人生正軌。

“爲了緩和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我們想到了在庭審時讓他們來一次擁抱,既給父母一次感情宣泄的機會,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改造。”李靜非常關心小新以後的成長,“被告人小新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我們將在刑期結束前對小新進行回訪,瞭解他的思想動態,讓他能夠重拾信心,感受到社會對他的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