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祝越)往返欧洲累计航程3.5万海里,二氧化碳综合捕集率最高超过80%……昨天驶离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的“长顶”号集装箱货轮实现二氧化碳回收液化,这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航运业的减碳方案多了一份上海方案。

船舶碳排放日益受到关注。国际海事组织数据显示,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一艘单船载箱量达2万标箱的货轮,航行时每小时约消耗10吨重油。为此,近年来各国纷纷发展绿色航运,各类新能源船舶竞相登场。

已有10年船龄的“长顶”号集装箱货轮加装的碳捕捉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运用有机胺循环吸附技术,将二氧化碳从船舶主机排放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货轮引擎工作时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液化。

据介绍,该轮完成加装碳捕捉系统作业任务后,于1月18日从吴淞锚地启航再次投入欧洲航线运营,4月29日晚回靠上海洋山深水港。货轮靠泊洋山深水港期间,改建方工程人员登轮回访确认碳捕捉系统全航程运行情况。“目前,全球船队数量约为10万艘,仍以传统燃料为主,该系统市场前景广阔。”改建方表示,加装碳捕捉系统初始投入和运营成本较低,是最具性价比的减碳手段之一,可满足船舶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