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姜泓冰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華東師範大學在滬發佈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水平報告。報告顯示,具有更高水平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學生在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且缺勤和遲到的次數較少。他們對完成更高學位的期望更高,並期望擁有更高級的管理或專業工作。

華東師大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作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全球測評的唯一中國代表,與山東省濟南市教育局合作,於2022-2024年開展了中國青少年的測評工作。2023年5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開展第二輪關於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測評,10歲組有7個城市或國家參與,15歲組有16個城市或國家參與。濟南市代表中國參與了這兩項測評,共有172 所學校參加,近萬名學生、教師和校長參與測評,形成了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水平報告、國際比較報告以及各專題報告。

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培養是新時代科技革命和不確定性的世界對人的能力發展所提出的新要求。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科學測評,將爲我國相關教育決策和實踐改進提供實證依據。此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開展的國際學生評估測試(PISA)更注重認知能力的評估,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SSES)則注重學生的非認知能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後者定義爲人在實現目標、與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緒過程中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5個要素:任務能力、情緒調節、協作能力、開放能力、交往能力。

“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多地與人類的認知、社會情感能力及價值觀融合,這意味着當今教育的目標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如好奇心、開放思維和共情能力等,使他們能夠自信地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在視頻致辭中說。

活動現場,社會與情感能力課題組組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發布“中國(濟南)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報告”,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黃忠敬發佈“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國際比較報告”。

與全球16個城市或國家相比,中國濟南學生表現亮眼,在測評中有多項能力居首位。如10歲組學生在任務能力維度上居於首位,在情緒調節、開放能力、交往能力維度上均居於前列;15歲組學生在任務能力和協作能力維度上居於前列。10歲組學生在大部分影響因素指標上表現突出,特別是在同學關係和學校歸屬感等積極方面居首位,在不良行爲、受欺凌和欺凌等消極方面最低;15歲組學生在大部分影響因素指標上高於全球測評均值,特別是同學關係居於首位。10歲組學生在大部分學生髮展指標上表現突出,其中生活滿意度、關係滿意度兩項都居於首位;學業焦慮水平處於最低水平;15歲組學生在大部分學生髮展指標上高於測評均值,其中生活滿意度最高。

中國(濟南)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具體特點包括:在健康行爲方面,10歲組學生中,平均60%的人報告每天都喫早餐、喫水果和蔬菜,每天進行一次至少20分鐘的體育鍛煉和每天睡夠8小時。相比之下,15歲組學生的睡眠和體育鍛煉不足,只有15%的學生表示每天晚上至少睡8小時,22%的學生每週只進行一次或更少的20分鐘體育運動,約15%的學生有一半的時間不喫早餐。在身體意象方面,10歲組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外觀更積極,對自己的樣子不滿意的人數不足五分之一,15歲組學生該比例上升爲28.3%。10歲組學生中有半數擔心自己的體重,15歲組學生上升爲56.2%。男生往往比女生對自己的身體外觀更積極。

在生活滿意度方面,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的10歲組學生比例爲62%,15歲組學生比例爲41%。男生往往比女生報告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在關係滿意度方面,超八成學生表示對自己與父母或監護人的關係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學生表示對自己與教師的關係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的人數佔比超七成。男生往往比女生對關係的滿意度更高。在學業焦慮方面,10歲組學生中約三分之一會爲考試感到焦慮、因擔心在學校的成績差感到焦慮。在15歲組學生中這一佔比大幅度增加達到62%。在學業成績方面,16項社會與情感能力對數學、語文、藝術三門學科的成績均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即社會與情感能力越高,學科成績越高。在教育期望方面,大約93.2%的女生希望自己完成本科及以上學歷,85.6%的男生期望自己完成本科及以上學歷。

濟南學生在參加OECD組織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華東師大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