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95後”青年紮根山區教育

粵北大山裏“放牛班的春天”

李鑫旺帶領學生在紅雲中心學校的草地上唱歌,在山區孩子心裏播下音樂的種子。南方日報記者 張梓望 許舒智 攝

階梯教室的燈光,照亮了門口的一道紅毯。吶喊聲一浪高過一浪,打破了大山的寂靜。

4月17日晚,在廣東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紅雲中心學校內,小歌手們換下校服、穿上禮服。在飛舞的熒光棒和海報中,自信又略帶羞澀地走上紅毯,角逐第一屆校園歌手大賽的冠軍。

這是他們校園生活的高光時刻。在這位於海拔800多米粵北高寒山區、留守兒童佔多數的山村學校,是年輕的鄉村音樂教師李鑫旺讓這裏迎來“放牛班的春天”。

“人在最青春的時候,要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6年前從星海音樂學院畢業後,22歲的湖南青年李鑫旺加入廣東大學生志願服務山區計劃“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專項,來到這裏支教。

但一年期滿,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考上縣城教師編制,並主動申請調回紅雲中心學校任教,用音樂和知識爲山區的學生帶來自信和希望。

“我已將山區教育當成了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李鑫旺說。

像狐狸般機智的李老師

2018年夏天,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李鑫旺,來到大山裏的紅雲中心學校支教,擔任四年級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

學校距離乳源縣城有50多公里,常年被雲霧籠罩,每年冬天都會遭受寒潮襲擊,下雪結冰。李鑫旺來到這裏的第一年元旦,學校的水管被凍住,他10天沒有洗澡。

學校的老師幾乎都來自乳源本地。老家湖南嶽陽的李鑫旺,爲何會來到遠離家鄉的粵北大山裏,做一個小學老師?

“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李鑫旺說,“希望鄉村教師計劃”吸引了他。比起考研或找工作,他更想做一些對國家和社會有價值的事情。

但一接手班級,他就感覺一桶冰水兜頭澆下:孩子們一上課就走神,要麼就吵得不可開交;全班會拼音的都不到三個人,作文更沒人會寫;第一次月考平均分不到50分……

“怎麼教好他們?”學音樂的李鑫旺,沒經過任何師範訓練,僅憑着一腔對支教的熱情,能改變什麼?他一度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

“我來了,就說明他們需要我。”李鑫旺憑着一股韌勁,很快振作起來。每天晚上,他一頭“扎進”教室,從最基礎的教起,爲孩子們從頭補一到三年級的課。

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他開設了微信公衆號“鑫家軍”,發佈學生的寫作小練習,不限主題、體裁、字數,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讓孩子們感受到“寫作的自由”。

李鑫旺還常邀請校長、老師、家長和朋友在下面留言。很多學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在留言區,他們認真寫下對孩子們的牽掛和鼓勵。

一時間,學生們都以“發表”自己的作文爲榮,寫作勁頭十足。

“千年的狐狸,萬年的李老師”,這是學生鍾文凱在作文練習時,對李鑫旺的評價。

在學生們心中,李老師就像“千年的狐狸”般“詭計多端”——

學生有摩擦,李老師不會批評,卻“懲罰”他們絞盡腦汁把前因後果寫成作文;組織學生打辯論賽,辯題包括“野營遇到危險,要不要犧牲李老師換大家平安”;買來小文具小零食,每週五舉行“拍賣”會,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可獲得“班幣”參與競拍……

李鑫旺很擅長激發孩子們積極性的“玩法”。學生的成績“坐上了火箭”,他也從“課堂新手”成爲“教學高手”,在2021年省級優秀教學設計評比活動中斬獲一等獎。

學生們的飛速進步,讓李鑫旺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一年支教期滿,他決定留下來紮根山區教育。考上縣裏的教師編制後,他又選擇“逆向”迴流鄉村。

“來這裏後,我發現我想做、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說。

山村留守兒童的“大家長”

“李老師就像我們的大家長。”學生鄧彤芯在作文裏寫道。

紅雲中心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因爲上學路途較遠,或家裏少人照顧,超九成學生在學校住宿。李鑫旺便成爲他們的“大家長”,孩子們都親切地喊他“鑫大王”。

小寧記得,是“鑫大王”幫她和妹妹除掉了頭上的蝨子。

有段時間,一些孩子頭上長了蝨子,逐漸傳染開來。李鑫旺趕緊買來藥水,一個個地給孩子們洗頭、用藥、剪髮。小寧回家後又被妹妹傳染,李鑫旺就週末專程到她們家,爲姐妹倆洗頭。這樣洗了半個學期,蝨子在校園絕跡了。

先先記得,是“鑫大王”解開了他對媽媽的心結。

先先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媽媽也離開了家。對媽媽有着心結的他性格叛逆,也不願學習。除了在生活中處處關心先先,李鑫旺還輾轉聯繫到了先先媽媽,幫助母子倆解開了心結。後來,先先就像變了個人,成績穩步上升,作文也越寫越好……

小學畢業後,很多孩子仍然與李鑫旺如家人般聯繫。

到縣城讀初中後,因爲離家遠,學生鄧文華住到了李鑫旺家。李鑫旺就利用週末和假期教他彈鋼琴。如今,這個來自農村的少年已經彈得一手好琴,還拿過市級獎項。

“鑫大王”確實是“孩子王”。每天早上,都有孩子去他宿舍喊他起牀,帶上一枚溫熱的水煮蛋;下課後,他們擠在李鑫旺的辦公室裏練字、寫作業、分享零食;每年,他與孩子們一起慶祝生日,一起包餃子、煮湯圓,在高寒山區創造溫暖。

前幾天,學生宣宣還送給李鑫旺一個自己的手工作品——用木頭削成薄片做的一臺小小的三角鋼琴。宣宣從未親眼見過三角鋼琴,卻準確復刻了踏板、琴鍵細節。

“你對孩子的好,他們都知道,還會用心給你反饋。”李鑫旺說。

陪伴山村孩子成長,需要更多年輕力量。李鑫旺多次參與“希望鄉村教師計劃”的宣講和培訓,影響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百千萬工程”,加入鄉村教師隊伍。

變化正在發生。在紅雲中心學校,現在已經有5位“90後”年輕教師。

校園歌手大賽的“總導演”

“不管別人如何去嘲笑,我都會大聲地歌唱。”這是李鑫旺爲五年級的周欣怡寫的歌。

周欣怡成績不甚理想,唱歌發音也總不準,但卻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從她身上,李鑫旺看到了曾經不服輸的自己。

從小李鑫旺就熱愛音樂,卻沒有什麼天賦。在大學的課堂上,同學們聽完一段音樂都能立即記下曲譜,他卻只能在座位上發愣。

擔任鄉村教師的前三年,李鑫旺主要教語文,兼教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等多門課。直到2021年,學校迫切要提升美育教育水平,他纔開始擔任專職音樂老師。

從樂理、唱譜、作曲,到教彈鋼琴、開吉他班、組合唱團……李鑫旺把音樂課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們從毫無音樂基礎,到在抽測中拿下全縣第一。

很多在文化科目上沒有體驗過被讚美的孩子,在音樂上能獲得肯定,變得積極開朗。

李鑫旺也重拾自己對音樂的信心。大學4年,他都沒能寫出一首能演唱的曲子。而畢業6年後,他決定要爲周欣怡寫一首歌。

重新裝上音頻製作軟件、混音軟件,聽網課重新學編曲、編鼓……今年3月,由李鑫旺作詞作曲、周欣怡演唱的《我就是我》製作完成,在多個音樂平臺上線。

“給我一雙夢的翅膀,讓我可以自由翱翔。”在歌詞裏,李鑫旺傾注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山裏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需要的是一雙能拉他們一把的手,給他們帶去希望和力量。”

去年底,李鑫旺決定舉辦一場校園歌手大賽。“縣裏的學校都不搞,農村學校搞這個幹嗎?”“天天練歌,耽誤學習”……質疑聲不斷傳來,但李鑫旺沒有動搖。

他希望通過唱歌,喚醒學生的自信,讓他們敢於走上舞臺中央。

五年級的廖語晨就是這樣被“喚醒”的。她曾因爲厭學而休學,從縣城轉學來到這裏。上課被點名時,她嘴巴在動,老師卻聽不到聲音。

但李鑫旺發現,廖語晨音準好,音色清澈空靈,便鼓勵她報名。初站上舞臺,廖語晨不敢開口,一定要好朋友陪同,以組合登臺。慢慢地,她的聲音越來越響亮,最終在總決賽裏奪得了亞軍。

許多老師發現,過去一個學期都看不到幾次廖語晨的笑容,現在一天就能看到很多次。

“有好老師才能辦好教育。”紅雲中心學校校長張紅雲說,可能這些學生到80歲時,都還會想起這樣一位老師,曾經在自己的孩提年代,天天帶着他們學唱歌,“或許還有人會因他考取音樂學校,進入音樂行業。”

廖語晨就是這麼想的:“我長大了想做音樂老師,像李老師一樣。”

(文中小寧、先先、宣宣爲化名)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姚昱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