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普洱日報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以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爲契機,錨定“基礎型”“提升型”“示範型”三型村莊建設目標,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推進、羣衆主體分類推進、綠色發展創新推進、黨建引領合理推進原則,以“拆、清、改、綠、管”五字方針爲抓手,圍繞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因地制宜建“三型”

按照“串珠成鏈、連線成景、先易後難、組團發展”的思路,選擇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景區周邊、主幹公路沿線路、歷史文化傳統村落、城郊接合部等重點區域,以自然村爲基本實施單元,用三年時間建成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線、鄉村振興示範點。在農村人居環境村莊達到1檔標準的基礎上,重點抓好4項指標,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有生活垃圾收集設施、污水有效收集、組內道路硬化、有活動場所“基礎型”村莊1774個;在“基礎型”基礎上,重點再抓好5項指標,建成培育有重點產業、雨污分流和有污水處理設施、有養殖小區、有垃圾處理設施、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提升型”村莊1000個;在“提升型”基礎上,重點再抓6項指標,建成有主導產業、村莊綠化美化亮化、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有新型經營主體、彰顯特色“示範型”村莊150個。目前,已建成“基礎型”村莊520個、“提升型”村莊298個、“示範型”村莊46個。

“五”字抓手推建設

拆得清爽。以開展幹部規劃家鄉行動、美麗鄉村示範行動爲契機,合理規劃確定村莊佈局和發展定位,研究制定《農村危房閒置舊房拆除工作方案》,通過說服教育引導拆、鄰里互幫相互拆、人機結合高效拆等方式,拆除廢棄危房、老舊房、“空心房”及廢棄的圈舍和殘垣斷壁等,實現農村舊貌換新顏。

清得乾淨。以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村莊清潔行動爲契機,制定“周清掃、戶整理”和門前“三包”責任制度,深入排查、精準整治,促進村容村貌增“顏值”提“品質”,全範圍清理柴堆、草堆、糞堆、土石堆、垃圾堆和亂堆亂倒、亂停亂放、亂貼亂畫、亂建亂搭、亂佔亂掛,整治農村黑臭水體、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畜禽糞污,確保每家每戶庭院整潔、居室美觀、戶廁衛生。

改得美觀。以深入推進廁所革命爲契機,完善垃圾收集、活動場所、污水處理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健全農村宅基地聯審聯管機制和村莊建設風貌引導管控措施,開展農村危房改造、農房功能提升及“裸房”整治,推進養殖小區、村組道路硬化等建設,並根據村莊實際建設共享陣地、共享停車場、共享養殖小區、共享生產生活用房等,確保人居環境、村莊風貌得到全面改善提升。目前,新建改建農村衛生戶廁52794座、衛生公廁1945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4.38%、鎮區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42.86%,鄉(鎮)政府所在地和自然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分別達85.71%、81.48%。

綠得出彩。以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爲契機,抓牢“四個一”美化綠化村莊。植綠“一條”入村道路,因地制宜,宜花則花、宜果則果、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菜則菜,佈局建設一批共享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等微景觀,讓村莊春天有花、夏天有果、一路有景;護好“一棵”寨心樹,每個自然村選定培育或栽種一棵能長成枝繁葉茂、存活年代長久的寨心樹,把樹下公共區域打造成商業、文化、休閒場所,成爲村裏最美麗、最聚人氣的地方;補綠“一村”四旁四地,聚焦四旁四地資源進行植綠補綠。動員羣衆在庭院外圍栽種各類水果樹木,讓村莊“抬頭見瓜、伸手摘果”;綠化“一個”農戶庭院,發動農戶做好庭院裸地、閒置花臺或花園植綠補綠,引導栽種經濟林果樹木,讓村莊戶戶瓜果香、院院綠蔭濃,確保村莊美起來綠起來。

管得規範。依託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持續推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牢固樹立“一項制度管長遠”的理念,完善村規民約示範執行、互相監督、門前“三包”責任等約定,建立村莊保潔、“紅黑榜”評比、飲用水管理、用電管理、積分制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長效治理管護機制,制定完善“日保潔、月整治、月評比、季獎懲”工作標準,組織發動羣衆開展星級文明戶、“紅黑榜”、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評比活動,充分發揮農民羣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規範化管理。目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全覆蓋,村級綜治中心建成率達100%,開展鄉村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100%,成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鎮)、村組16個,市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63個,省級以上文明村鎮14個,1個村被評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

(墨江縣委辦/文 墨江縣融媒體中心/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