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紅橋區殘聯聯合和苑街道、區人社局等單位共同舉辦“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主題活動。 本報記者 孫立偉 攝

天津北方網訊:因意外失去右前臂的小吳,曾經對未來生活充滿擔憂。如今,機械智能手的佩戴,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以前是左撇子,戴上智能手後發現,‘右手’居然也能寫字啦!”如今,小吳的話語中透着樂觀與朝氣。

當今時代,高科技悄然改變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助殘,也已成爲讓殘疾人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徑。

今天,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今年的主題是“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讓我們藉着這個機會,一起走近小吳,走近與小吳一樣感受到科技助殘力量的殘障人士,聽聽他們背後的故事。

“2022年11月,我聯繫上了天津市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瞭解到我的情況後,老師們耐心幫我講解了機械智能手的使用方法,沒多久,我就佩戴上了機械智能手。”小吳告訴記者,從那以後,他又重新找回了自信、重燃生活的希望。

“我不僅可以正常喫飯、穿衣,而且戴上乳膠手套後,還能刷碗、洗衣服,就跟以前一樣,完全沒有區別了。”小吳說,如今,在天津南開康泰醫院的幫助下,他還獲得了一份藥房庫管的工作,他很知足,也會更加努力過好現在的生活。

科技助殘,是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落實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場景。對此,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研究生小蔡,這位“複雜場景下中國手語實時翻譯系統”的研發參與者與首批使用者,感受尤爲深刻。

“有了這套系統,我們打着手語,屏幕上就能自動‘翻譯’出文字,讓我們跟健全人的交流完全無障礙了!”隨着小蔡的手語,一旁的顯示屏上,立刻顯示出“陽光總在風雨後”7個字……

短短几年時間,小蔡所在的研發團隊,就在學院教授袁甜甜的帶領下,構建起了一個包含100餘萬條視頻的語料庫,基本覆蓋社會生活的全部常用場景,其中,特定場景的翻譯準確率高達97%。

如今,在高科技的幫扶下,越來越多的聽障人士可以被用心“聽見”。(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