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軟件高管羣的朋友聊天,他是國內一家知名SaaS公司的二把手。 

他說最近公司已經確立了OP(本地部署)的戰略,說白了在戰略上已經放棄了SaaS業務。 

其實不用問,我也知道戰略調整的原因。 

他們產品的定位就是大客戶,而現在大客戶越來越喜歡本地化部署,對於他們來說,SaaS業務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大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分析過爲什麼中國的大企業不喜歡SaaS,核心原因其實就2點: 

一是大企業越來越強調IT自主控制(特別是國央企),這既包括數據的自主可控,也包括集成、二次開發的自主可控。

中國的商業信任環境本來就很糟糕,加上中國SaaS封閉的老毛病,這方面確實很難滿足大企業的需求。 

二是和本地化部署相比,SaaS的性價比並沒有那麼高。

一方面是很多中國大企業都是以永續經營爲假設(特別是大型國央企,根本沒有生存危機),在他們看來,每年都要支付一筆不菲的租金並不划算。 

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的企業軟件供應商實在是太捲了。 

同樣規模的項目,收費可能只有歐美同行的1/10。這就大大削弱了SaaS模式的性價比優勢。 

當然了,除了以上2點原因,中國SaaS還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時代。

只有在高速增長的時代,纔會有源源不斷的創新企業成立、成長。 

創新企業更看重創新、靈活性和現金流,對數據安全、自主可控反倒沒那麼看重。因此往往是SaaS最優質的客戶。 

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越來越多面向國內市場的SaaS產品都會銷聲匿跡。

或者說很多所謂的SaaS公司還存在,但是不再主推SaaS業務。 

說了這麼些比較emo的內容,那SaaS公司還值得去嗎? 

我個人認爲,除了大廠,SaaS公司仍然是求職的優先選擇。

SaaS的問題其實反映的是整個中國企業軟件行業的問題。 

本來,產品化和互聯網化是世界的大勢所趨,所以SaaS才能在歐美髮達國家流行起來。 

但是,我們國家的企業軟件卻越來越定製化和本地化。 

背後是什麼原因,在這種公衆平臺就不方便說了。 

總之SaaS過得不好,那麼整個企業軟件行業都不會好。 

大家也不要覺得那些做定製項目的軟件公司就活得不錯,其實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他們喫的都是層層分包後的“硬骨頭”,不但沒什麼利潤,還都是苦活累活。

活得還不如SaaS公司。 

而且,在這些定製項目公司,產品經理不是公司的“核心資源”,反而是公司的“主要成本”,很難受到重視,也不會有什麼成長空間。 

相比之下,雖然中國SaaS公司很難達到歐美SaaS的高度,但是隻要他們服務好自己的精準客羣,做一個小而美的生意,還是可以活得很好的。 

另外,SaaS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好產品”,因此會給產品經理更大的發揮空間,也願意給他們更高的薪酬和更大的尊重。

從個人成就感來說,在中國的企業軟件行業,只有SaaS產品經理纔是真正的產品“經理”,有機會掌握自己產品的命運。 

而其他類型的B端產品經理更像是功能設計師,產品的成敗更多取決於業務部門的發展,或者公司的商務能力。 

當然了,在中國SaaS公司工作,財務自由的夢想是很難實現了,畢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SaaS都會面臨市場天花板的問題。 

但是和公司一起做出一款盈利的SaaS產品,和公司一起長期穩健的發展,在當下這個經濟大環境,還是非常nice的。

而且,實事求是的講,在未來,依靠一家公司實現財務自由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根據胡潤髮布的《全球獨角獸榜》,在2023年,中國只新增了15家獨角獸企業,2022年這個數字是40家,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是156家。 

趨勢已經形成了,除非底層基礎發生了變化,否則短時間很難逆轉。 

機會越來越少,除非你出身足夠好(比如一流大學出身),運氣也足夠好(在早期加入一家潛力股),否則基本上是抓不住獨角獸的成長紅利了。 

而去SaaS公司呢?雖然很難大富大貴,但是可以鍛鍊商業思維,提升通過產品服務客戶的能力。 

這對於未來自己創業,還是有很多好處。 

隨着大環境的變化(付費意識越來越強),以及出海潮的流行(歐美客戶的付費意識真的是槓槓的),仍然會有很多SaaS創業的機會。 

這些機會很難成長出獨角獸,但是對於個人實現財務自由來說,已經足夠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ToB老人家”(ID:ToBlaorenjia),作者:王戴明,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