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育笋、采笋、食笋,人人用竹、知竹、学竹……在重庆市南川区金山镇,方竹笋产业已然成为一大经济支柱。

作为家门口的学校,重庆市南川区金山镇中心小学校(以下简称金山中心小学)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春笋教育”,以“天天向上节节高”为校训,培养了一批具有“乡土根、民族茎、全球眼”的优秀学子。

走进金山中心小学“笋衣艺术”工作坊,该校教师胡德厚正带领六年级学生在特色课程——“笋衣艺术”的课堂上,制作笋壳画。胡德厚介绍,该课程利用笋壳固有的色泽、斑点、颜色,经采集、晾晒、去毛、熨烫、剪裁等十六道工序,制作出清新自然、环保健康的粘贴画艺术品。“山水、花鸟、人物、建筑等都可以通过‘笋衣艺术’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笋衣艺术”小课堂

“除了每周一节的‘笋衣艺术’课,学校还组织了‘笋衣艺术’兴趣小组,帮助大家更好的精进技艺。”六年级一班学生赵渝婧手拿自己制作的笋衣作品小狗说,用笋衣制作动物并不简单,要融合雕刻、绘画、书法等技巧,粘贴数层笋壳,才能让作品看起来生动立体。“这是一个需要多加练习的过程,急不得。”

为了让孩子们在课程里学得懂、弄得通,学校将“笋衣艺术”课程分为三个篇章、八个单元、46个课时,从初识笋衣到制作卡通形象,再到制作植物、动物,最后到自由创作,由简至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将课程与实践劳动相结合,在课程中,教导学生体会竹子谦逊坚韧、正直挺拔、自立向上的品质。

胡德厚的笋壳画作品

“我的笋衣作品还在学校艺术节展示过。”赵渝婧说,学校会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归纳整理,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体育艺术节等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展出。“我妈妈还在体育艺术节的展览上看见过我的笋衣作品。”提到此处,赵渝婧开心地笑了。

为了更好的打造“笋衣艺术”课程,金山中心小学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签订协议,引进专家指导学校办学,特别是对艺术特色打造进行指导。同时,申请“金佛山笋壳画”商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金佛山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局、金山镇人民政府,共同将“笋衣艺术”打造成金佛山品牌项目。

胡德厚介绍,学校接下来将壮大“笋衣艺术”课程师资队伍,推进“笋衣艺术”名师工作室建设,保障“笋衣艺术”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还将丰富‘笋衣艺术’课程内容,坚定特色方向,扩大‘笋衣艺术’的知名度,形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孟锐 图/胡德厚)

编辑:李宏伟责编:吴磊审核:罗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