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藥投資部落

五一長假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二級市場的“合成生物學”概念徹底火了。

包括川寧生物、溢多利富士萊在內的多家“合成生物學”概念股收穫了20%的單日漲停板,此外還有多家個股收穫10%以上的大漲,“合成生物學”成爲整個醫藥板塊中最靚的仔。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以生物科學爲基礎,匯聚化學、物理、信息等學科,融合工程學原理,設計改造天然的或合成新的生物體。

一個通俗的比喻就是,合成生物學就像奶牛產奶的過程:奶牛喫進低價值的草,而產出的卻是高價值的牛奶。

在合成生物學中,各種細胞就相當於奶牛,各種原料相當於低價值的草料,經過發酵等一系列工藝,可以產生高價值的化學或生物原料,就相當於生產的牛奶。

高價值的牛奶最終幫助企業換取到金錢,合成生物學就完成了一整套“點石成金”的閉環過程。

合成生物學其實不是什麼新概念,早在1911年,就有科學家提出了合成生物學的概念,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合成生物學真正獲得突破式的進展,已經是本世紀的事情了。

國際知名諮詢公司BCG的一份報告認爲,合成生物學具備三大至關重要的戰略和商業意義:

1、替代傳統化石原料和高污染的化工生產工藝,實現節能減排、滿足環保要求。

2、以屬地常見生物質廢料甚至二氧化碳爲碳源開發全新合成路線,打破原料及產品的進口依賴,保障供應鏈安全。

3、通過開發全新產品或成本更低的生產路線,快速、全面顛覆全球產品供給格局,實現商業獲利。

從廣義的產業分類而言,合成生物學產業可被界定爲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以生物技術路線替代傳統化工技術路線的科技產業。

一種更加接地氣的分類,根據終端產品來區分,根據需求量和單位價值兩個維度,可將合成生物終端產品歸爲三大類:第一類爲市場需求量少、單位價值高的產品(例如創新藥),第二類爲市場需求量中、單位價值中的產品(例如農業、食品相關產品、精細化學品),第三類爲市場需求量大、單位價值低的產品(例如大宗化學品、生物能源)。

其實,在之前幾年,“合成生物學”這個概念在整個一級市場已經火爆過一輪,只是現在才傳導到二級市場。

目前,在這輪合成生物學概念股整體大漲的趨勢中,股價表現最爲突出的是從科倫藥業拆分上市的川寧生物。

資料顯示,川寧生物成立於2010年,主要從事生物發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公司在全國及全球抗生素中間體領域規模領先,於2022年12月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川寧生物是全球生物發酵技術產業化的頭部企業,在抗生素中間體領域已經建立起規模化的工業生產體系,產品涵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及廣譜類抗生素的主要中間體,其中硫氰酸紅黴素、頭孢類中間體、青黴素類中間體產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川寧生物對外表示,公司近年來通過“生物發酵”和“合成生物”雙輪驅動戰略,大力佈局合成生物學領域。新疆量產基地已完成產能建設,首款合成生物學產品已實現商業化銷售。

此前的4月21日晚間,川寧生物發佈2023年年報,公司經營業績增長穩健,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48.23億元,同比增長26.24%;淨利潤9.41億元,同比增長128.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