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刘泽华学派”的三个发展阶段

——缅念“走在思考的路上”的刘泽华先生

5月8日是刘泽华先生的忌日。毕生“走在思考的路上”(注:刘先生自传的题目)的刘泽华先生离开我们六年了。六年来,我们一直缅念他,不断研读他的论著,从中汲取精神滋养。

刘先生不仅个人著作等身,而且我国史学界还形成了著名的“刘泽华学派”。我认为在“刘泽华学派”形成发展过程中,有几部著作的出版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由此,可将该学派梳理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出版,这是“刘泽华学派”形成雏形的标志。该书于1991年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所涉内容极丰富,重心则在以臣民观和君本位这两大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主题为契入点,对中国传统政治思维进行深入论析。刘先生指出,在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但作为一种范式,传统政治思维须被扬弃;我们要在分清古今、传统与现代的前提下“通古今之变”,汲取古人政治智慧,而绝不能不辨方向地陷入传统泥潭。这样的基本认识,自此成为“刘泽华学派”一以贯之的立场。

参与此书撰写的,都是刘先生的学生。他们大多也参与撰写了刘泽华先生主编的其他著作。学生们不但认同刘先生的学说思想,还自觉将之运用到各自的学术研究之中。所以,这部著作在客观上成为“刘泽华学派”形成雏形的标志。

第二个阶段的标志是1996年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修订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刘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思想是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个核心,才能对传统思想文化作出科学的价值评判,进而思考、解析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刘先生说:“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题是什么?千头万绪,可归纳为如下三点:君主专制主义;臣民意识;崇圣观念。”他主编的这部书依据翔实史料展示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题:“先秦卷”以较大篇幅阐析先秦王权专制论,“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和“隋唐宋元明清卷”则从不同视角充分揭示王权专制主义理论在后世不断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君主专制主义确如一根红线贯穿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成为传统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基本主题之一。而且,如果说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那么帝王之学则是这核心的核心。这是由秦以来中国古代社会的现实所决定的。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对此多有忽略,而这部《中国政治思想史》(修订版)则对之有极为详尽的论析,如从帝王自我政治意识角度分析了自秦始皇至清初诸帝的政治思想,对历代帝王如何确立、巩固、强化其专制统治做了充分揭示。

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修订版)生动、真实、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全貌,使读者对传统思想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这部近150万言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修订版),具有总结近百年中国学人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政治思想的成果,而又充分体现出现代精神的特质。这部书的撰著与出版,不仅标志着“刘泽华学派”正式形成,而且反映出这学派已有一定发展,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已开始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第三个阶段的标志是刘先生总主编的九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出版。进入21世纪,刘先生出版了专著《中国的王权主义》后,又将其30余年的主要研究成果汇集为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他还组织、领导其学生和同道们继续深入研究,写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近、现代部分,从而为世人提供一部完整、系统的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这样,便有了刘先生总主编的九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这部鸿篇巨制于201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荟萃了三代学人之力,是“刘泽华学派”发展至圆融之境的标志。该书“综论卷”外,依次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现代卷”。“综论卷”可视为整部《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的“导论”,刘先生是这卷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刘先生于该卷中指出:“当代中国急需的是现代化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法制秩序,需要建构基于这一基础的道德与文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我们并没有面临‘后现代’!……传统文化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地理环境’,更是‘行为环境’,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逃避的一个‘场’。”这实是空谷绝响的宏论。

总之,由以上三个阶段不难看出“刘泽华学派”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刘泽华学派”体现了刘泽华先生本人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同时该学派也在刘先生众弟子认同和接受其学说思想,并以其理论来诠释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日益成长壮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