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小店做大 生意变火

探索兰州小店背后的生意经

一座城市的繁华,是夜空中的霓虹灯,是商圈里的人来人往。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却藏在街头巷尾的小门店里,是凌晨就开始忙活的早餐铺子,是深夜还在排队的烤鱼小店,也是为兴趣爱好安家的小小工作室。一家又一家兰州小店,从小做大,从线上店铺开到实体店,一头背着一家人的生计,一头连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大势。

小店如何能够做大做强?这与兰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2023年以来,兰州市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苍蝇小馆火成了网红店铺

晚上十点的兰州,商圈里的美食店铺开始纷纷关店。但在嘉峪关西路街头的“陈半夜”烤鱼店门口,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们耐心地排着长队,等着叫号,希望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烤鱼。

2006年,陈世红带着妻子张群华从四川来到兰州,在东部市场后门租了一家30平左右的店铺,开起了他们的烤鱼店,自此开启了在兰州的创业生涯。“听说兰州生意好做,我们就来了。一开始就我们夫妻两个,现在店铺忙不过来了,就把我弟弟和弟媳都叫过来帮忙。” 回忆往事,张群华的眼中泛起泪光。但她仍是微笑着,眉宇间流露出自信的神情。“做生意,哪有容易的,就是得能吃苦。”

去年年底,“陈半夜”烤鱼闭店装修后,一夜之间,一个30多平米的苍蝇小馆蜕变为一家食客络绎不绝的网红店铺。“小时候来吃的时候店铺特别小,夏天都是坐在室外吃。”家住附近的王丽和朋友来到店里,边挑选烤鱼配菜,边感慨小店的变化。“这次来发现,经过重新装修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但烤鱼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如今,让张群华感到意外的是,店里除了常客,更多了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前几天还有个网红名人来拍视频,没想到我们店还有人来‘打卡’。”

来兰18年,虽然创业艰辛,但陈世红一点也不后悔,甚至庆幸自己当初选择来到这座城市。“兰州营商环境好,来这做生意我们有信心。”陈世红说,“店铺装修好看了,自己还能再奋斗18年!”

一张蓝图

变成了他们的蓝房子

“我们的蓝房子又变大了!”陈春推开新扩张的音乐工作室大门,看着新装修好的店面和新添置的音乐器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9年,身为吉他手的李勇在一次演出中认识了在兰州音乐厅工作的陈春,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因音乐结缘的他们,非常希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即使资金和地点受限,他们在家里也依然坚持做音乐,并为家庭工作室起名为“蓝图音乐工作室”。

2021年,陈春和李勇认真研究了兰州音乐市场和开店政策,认为实现他们梦想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将蓝图音乐工作室从家里搬到临街商铺,并更名为“蓝房子”音乐工作室。就这样,一个年轻化的专业工作室守护起他们的音乐梦想。

如今,“蓝房子”音乐工作室开设了吉他、声乐、架子鼓等课程,李勇负责教授吉他课程,陈春负责教授声乐课程,他们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建立了一个“音乐乌托邦”。因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专业的高标准,他们的音乐工作室也是越做越好。2024年,他们将店面升级,扩大了店铺面积,开设了更多业务课程,招收了更多音乐学生。

“未来,我们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负自己热爱的音乐,相信我们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陈春说。

“朋友圈”的蛋糕店

终于开实体店了

“桑葚芝士好了!”“老奶油面包今儿有”“母亲节蛋糕接受预定了!” 每天,董依然都在认真编写“朋友圈”文案,精心挑选各式甜品的美图,文案和美图一起,顺着大数据的流量,进入了网络世界,精准地诱惑着“朋友圈”里无数甜品爱好者。

29岁的董依然已经创业8年多。回忆创业初衷,董依然说,只是想给自己的梦想安一个家。今年2月初,她“心血来潮”把自己的蛋糕店从“朋友圈”开到了线下实体店。“我已经有一万个微信好友了!”董依然把通讯录翻到最后,好友数量把自己也吓了一跳。她认为,也正是这个数字给了她开店的底气。“我21岁的时候,想给姥姥做一个她爱吃的枣糕,便开始在网上学习制作方法。没想到,做出来以后不仅姥姥喜欢吃,还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欢迎。”那之后,董依然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并通过“朋友圈”卖蛋糕。

董依然给自己的蛋糕店起名“Do11 CAKE蛋糕店”。她说,希望自己能一直做最有意义的事。对她而言,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给爱的人做蛋糕。开店期间,董依然白天就是全能小工,刷墙、装灯、布景、采买、办理各项执照、证件,亲力亲为;晚上又是“另类学霸”,跟着专业的教学视频,尝试选料、烘焙、抹面、裱花儿、包装等各项技能。

董依然的努力和坚持都得到了回报。“蛋糕店刚开一个月就登上了大众点评热度榜第一名,连续几个月,都在热度榜前三名。”董依然骄傲地炫耀着自己的“成绩单”。谈及未来,董依然眼中闪烁着亮光,自信满满地说:“两年内还打算开三家店!”

优化营商“软环境”

拼出发展“硬实力”

实现8.1万个事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 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全面推广“不见面开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近年来,兰州实施多项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拼出发展“硬实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兰州市新增经营主体60583户,日均新增166户,同比增长35.19%,企业增量总量领跑全省。

一流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生产力。据了解,接下来,兰州将在践行“店小二”式服务上下功夫,全力提高惠企服务水平。聚焦企业融资需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提升“兰州信易贷”平台服务质效。同时,积极开展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活动,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增动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张宇歌 马萄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