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蘭州晚報

小店做大 生意變火

探索蘭州小店背後的生意經

一座城市的繁華,是夜空中的霓虹燈,是商圈裏的人來人往。一座城市的煙火氣,卻藏在街頭巷尾的小門店裏,是凌晨就開始忙活的早餐鋪子,是深夜還在排隊的烤魚小店,也是爲興趣愛好安家的小小工作室。一家又一家蘭州小店,從小做大,從線上店鋪開到實體店,一頭揹着一家人的生計,一頭連着這座城市的發展大勢。

小店如何能夠做大做強?這與蘭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密不可分。2023年以來,蘭州市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不斷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蒼蠅小館火成了網紅店鋪

晚上十點的蘭州,商圈裏的美食店鋪開始紛紛關店。但在嘉峪關西路街頭的“陳半夜”烤魚店門口,卻是另一番景象:人們耐心地排着長隊,等着叫號,希望喫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烤魚。

2006年,陳世紅帶着妻子張羣華從四川來到蘭州,在東部市場後門租了一家30平左右的店鋪,開起了他們的烤魚店,自此開啓了在蘭州的創業生涯。“聽說蘭州生意好做,我們就來了。一開始就我們夫妻兩個,現在店鋪忙不過來了,就把我弟弟和弟媳都叫過來幫忙。” 回憶往事,張羣華的眼中泛起淚光。但她仍是微笑着,眉宇間流露出自信的神情。“做生意,哪有容易的,就是得能喫苦。”

去年年底,“陳半夜”烤魚閉店裝修後,一夜之間,一個30多平米的蒼蠅小館蛻變爲一家食客絡繹不絕的網紅店鋪。“小時候來喫的時候店鋪特別小,夏天都是坐在室外喫。”家住附近的王麗和朋友來到店裏,邊挑選烤魚配菜,邊感慨小店的變化。“這次來發現,經過重新裝修環境也比以前好多了,但烤魚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如今,讓張羣華感到意外的是,店裏除了常客,更多了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前幾天還有個網紅名人來拍視頻,沒想到我們店還有人來‘打卡’。”

來蘭18年,雖然創業艱辛,但陳世紅一點也不後悔,甚至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來到這座城市。“蘭州營商環境好,來這做生意我們有信心。”陳世紅說,“店鋪裝修好看了,自己還能再奮鬥18年!”

一張藍圖

變成了他們的藍房子

“我們的藍房子又變大了!”陳春推開新擴張的音樂工作室大門,看着新裝修好的店面和新添置的音樂器材,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9年,身爲吉他手的李勇在一次演出中認識了在蘭州音樂廳工作的陳春,兩人很快便墜入愛河。因音樂結緣的他們,非常希望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即使資金和地點受限,他們在家裏也依然堅持做音樂,併爲家庭工作室起名爲“藍圖音樂工作室”。

2021年,陳春和李勇認真研究了蘭州音樂市場和開店政策,認爲實現他們夢想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決定將藍圖音樂工作室從家裏搬到臨街商鋪,並更名爲“藍房子”音樂工作室。就這樣,一個年輕化的專業工作室守護起他們的音樂夢想。

如今,“藍房子”音樂工作室開設了吉他、聲樂、架子鼓等課程,李勇負責教授吉他課程,陳春負責教授聲樂課程,他們爲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建立了一個“音樂烏托邦”。因爲對音樂的熱愛與對專業的高標準,他們的音樂工作室也是越做越好。2024年,他們將店面升級,擴大了店鋪面積,開設了更多業務課程,招收了更多音樂學生。

“未來,我們會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負自己熱愛的音樂,相信我們能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陳春說。

“朋友圈”的蛋糕店

終於開實體店了

“桑葚芝士好了!”“老奶油麪包今兒有”“母親節蛋糕接受預定了!” 每天,董依然都在認真編寫“朋友圈”文案,精心挑選各式甜品的美圖,文案和美圖一起,順着大數據的流量,進入了網絡世界,精準地誘惑着“朋友圈”裏無數甜品愛好者。

29歲的董依然已經創業8年多。回憶創業初衷,董依然說,只是想給自己的夢想安一個家。今年2月初,她“心血來潮”把自己的蛋糕店從“朋友圈”開到了線下實體店。“我已經有一萬個微信好友了!”董依然把通訊錄翻到最後,好友數量把自己也嚇了一跳。她認爲,也正是這個數字給了她開店的底氣。“我21歲的時候,想給姥姥做一個她愛喫的棗糕,便開始在網上學習製作方法。沒想到,做出來以後不僅姥姥喜歡喫,還受到了家人和朋友們的歡迎。”那之後,董依然在家人的支持下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並通過“朋友圈”賣蛋糕。

董依然給自己的蛋糕店起名“Do11 CAKE蛋糕店”。她說,希望自己能一直做最有意義的事。對她而言,最有意義的事就是給愛的人做蛋糕。開店期間,董依然白天就是全能小工,刷牆、裝燈、佈景、採買、辦理各項執照、證件,親力親爲;晚上又是“另類學霸”,跟着專業的教學視頻,嘗試選料、烘焙、抹面、裱花兒、包裝等各項技能。

董依然的努力和堅持都得到了回報。“蛋糕店剛開一個月就登上了大衆點評熱度榜第一名,連續幾個月,都在熱度榜前三名。”董依然驕傲地炫耀着自己的“成績單”。談及未來,董依然眼中閃爍着亮光,自信滿滿地說:“兩年內還打算開三家店!”

優化營商“軟環境”

拼出發展“硬實力”

實現8.1萬個事項“一窗通辦”“一網通辦”, 實現企業開辦“零費用”,全面推廣“不見面開標”,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近年來,蘭州實施多項改革舉措,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拼出發展“硬實力”。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蘭州市新增經營主體60583戶,日均新增166戶,同比增長35.19%,企業增量總量領跑全省。

一流營商環境就是最大生產力。據瞭解,接下來,蘭州將在踐行“店小二”式服務上下功夫,全力提高惠企服務水平。聚焦企業融資需求,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全面提升“蘭州信易貸”平臺服務質效。同時,積極開展金融助力實體經濟活動,着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助力經營主體提信心、添活力、增動能。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夢圓 見習記者 張宇歌 馬萄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