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餘光燕 錢仕豪

球場上,球員搶到球拿着就跑,她們的防守沒有章法,她們的進球方式總是出其不意……

在籃球場上,“姑媽”們搶到球就抱着跑,大家扎堆搶球等場面,也引來了網友熱評:

“有規則,不準打架,不準把籃球抱回家,不準打裁判。另外還有一條,輸了回家不準打老公。”

“在球場上,球員的一半力氣拿來跑,一半力氣拿來笑。”

“裁判不憑眼力,只憑腳力。”

看這些含着調侃和幽默的評論,不難看出球賽傳遞給網友們的快樂。

“一開始我是懵的,看了半天沒看明白。後面卻越看越有意思。”4月29日,來自江蘇的高女士一家來到西江千戶苗寨,正好遇到貴州省第一屆姑媽籃球邀請賽在此舉辦。

一場打破常規的籃球賽,給她的旅程帶來一個意外的驚喜。“生活中,我們多少人被規則束縛着,看到這樣打破規則的比賽,讓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快樂。”高女士說。

本屆籃球賽最大的亮點是,它具有一套獨有的規則:沒有走步違例,球員可以抱着球跑,只要不是故意犯規,原則上不會吹罰,雙方比分相同時,不會進行加時賽,而是通過罰球決出勝負。

參賽隊員也是一大亮點,她們來自各行各業,共同點在於喜歡籃球,熱愛運動。

據瞭解,這項接地氣的“姑媽”籃球比賽由來已久。大概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雷公山片區的姑媽回孃家,大家聚在一起就通過打球,來增進姑媽之間的感情。但由於條件有限,沒有籃球,便用棉花、布料和線製作成形似籃球的“小球”,然後在院壩製作一個簡易的球筐就開始“打好玩”。自2024年春節和“三八”國際婦女節期間,分別舉辦了雷山縣姑媽籃球賽和黔東南州首屆姑媽籃球邀請賽,通過媒體和網絡傳播而受到外界關注。

無門檻、接地氣、大衆化。“姑媽”籃球賽發展成爲更具互動性和娛樂且注重體驗與快樂的全民賽事。

來自雷山縣代表隊的“姑媽”周俊珍,從小就喜歡打籃球,這次比賽,媽媽和婆婆帶着她2歲多和5個月的孩子來爲她加油。甚至舅舅也來當她的啦啦隊員。

周俊珍說:“這是一個能夠讓‘姑媽’們自信大方展現自我的舞臺。”

很多觀衆表示,“姑媽”們在球場上奔跑的樣子,生機勃勃,有活力,讓大家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種美;同時也被她們積極向上的精神所感染,也呈現了中國鄉村的幸福模樣。

在雷山代表隊對陣遵義代表隊的一場比賽中,遵義代表隊面對落後的比分,樂呵呵說道:“我們鍛鍊了身體,感受了大家的熱情,這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姑媽籃球賽裁判龍光豔說:“姑媽籃球賽的宗旨就是快樂,幸福、健康、奔放、豪邁。”

賽場上,“姑媽”們快樂奔跑;比賽間隙,賽場內各參賽隊伍帶來的啦啦隊、民族文藝表演隊讓球員及觀衆大飽眼福;球賽結束,大家在“最炫民族風”的旋律中,歡樂起舞。場外“非遺+美食”集市內,觀衆盡情體驗民族文化、特色美食。

把籃球玩成了羣衆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融趣味性、娛樂性、競技性爲一體,當地將“姑媽籃球”與民族文化、體育旅遊資源相結合,新的文體旅IP正越發亮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