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本报记者 尹晓玉

见习记者 张 赢

近期,小学生中流行玩“烟卡”。根据香烟价格,“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高档烟盒做成的“烟卡”成为孩子们向同伴炫耀的资本。不少家长担心“烟卡”会诱导孩子过早成为烟民。如何对待孩子玩“烟卡”的行为成了很多家长的难题。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据了解,“烟卡”的玩法与“80后”“90后”小时候玩的“摔面包”类似。“每人拿出一张‘烟卡’放在地上。几个人玩‘石头剪刀布’,赢的人可以先拍。玩家用手掌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小学生泽一告诉记者。

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听儿子说,身边的同学都在玩“烟卡”,不少孩子还带到学校玩。她儿子每天放学就拿着“烟卡”去找小朋友比拼。孩子们多根据香烟的品牌、价格判断“烟卡”的价值。大家互相攀比谁拥有的“烟卡”多且贵。为了搜集“烟卡”,她儿子不仅向抽烟的家人要,还在路上、从垃圾桶里捡烟盒。有的孩子还给家长派“吸烟任务”。家长向女士告诉记者:“儿子让他姥爷快点儿抽烟,一周至少抽8包,这样就可以多弄几个‘烟卡’。”

除了搜集烟盒,厂家批量生产的印有各种香烟标识的“烟卡”也很流行。近日,记者走进市区几所小学附近的商店,看到大部分在售的“烟卡”1元1包,每包有8张卡片。一家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这就像我小时候玩的‘摔面包’,只不过上面印了烟草的图案。”

“香烟”和“未成年”联系在一起,让“烟卡”游戏引发热议。很多家长认为,玩“烟卡”跟“摔面包”不一样。“孩子们心智还不成熟。‘烟卡’的出现让未成年人过于关注香烟,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吸烟人数增加。”二年级学生家长苏女士告诉记者,“烟卡”虽不是烟,但仍应该禁止给孩子玩。

针对市场上销售“烟卡”的现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家长反映相关情况后,我们立即开展调查,发现市面上销售的‘烟卡’基本都是‘三无’产品,涉嫌商标侵权。在对20家商店开展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销售‘烟卡’的商户有5家,目前已责令其整改并立即下架相关商品。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常态化专项执法检查,净化校园周边市场环境。”

市三院儿童心理门诊医生于春畅表示,孩子玩“烟卡”上瘾影响学习、受到不良诱导而过早吸烟的风险确实存在。“家长可以先跟孩子一起玩‘烟卡’,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告知其烟草的危害,进行正确引导。”于春畅建议,家长可以平时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减少接触“烟卡”的时间,让孩子慢慢从“烟卡”游戏中走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