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漯河日報

■本報記者 尹曉玉

見習記者 張 贏

近期,小學生中流行玩“煙卡”。根據香菸價格,“煙卡”被分爲不同等級。高檔煙盒做成的“煙卡”成爲孩子們向同伴炫耀的資本。不少家長擔心“煙卡”會誘導孩子過早成爲菸民。如何對待孩子玩“煙卡”的行爲成了很多家長的難題。爲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據瞭解,“煙卡”的玩法與“80後”“90後”小時候玩的“摔麪包”類似。“每人拿出一張‘煙卡’放在地上。幾個人玩‘石頭剪刀布’,贏的人可以先拍。玩家用手掌拍地面,‘煙卡’被掌風擊中翻面就算贏。”小學生澤一告訴記者。

家長劉女士告訴記者,她聽兒子說,身邊的同學都在玩“煙卡”,不少孩子還帶到學校玩。她兒子每天放學就拿着“煙卡”去找小朋友比拼。孩子們多根據香菸的品牌、價格判斷“煙卡”的價值。大家互相攀比誰擁有的“煙卡”多且貴。爲了蒐集“煙卡”,她兒子不僅向抽菸的家人要,還在路上、從垃圾桶裏撿煙盒。有的孩子還給家長派“吸菸任務”。家長向女士告訴記者:“兒子讓他姥爺快點兒抽菸,一週至少抽8包,這樣就可以多弄幾個‘煙卡’。”

除了蒐集煙盒,廠家批量生產的印有各種香菸標識的“煙卡”也很流行。近日,記者走進市區幾所小學附近的商店,看到大部分在售的“煙卡”1元1包,每包有8張卡片。一家文具店老闆告訴記者:“這就像我小時候玩的‘摔麪包’,只不過上面印了菸草的圖案。”

“香菸”和“未成年”聯繫在一起,讓“煙卡”遊戲引發熱議。很多家長認爲,玩“煙卡”跟“摔麪包”不一樣。“孩子們心智還不成熟。‘煙卡’的出現讓未成年人過於關注香菸,容易導致未成年人吸菸人數增加。”二年級學生家長蘇女士告訴記者,“煙卡”雖不是煙,但仍應該禁止給孩子玩。

針對市場上銷售“煙卡”的現象,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家長反映相關情況後,我們立即開展調查,發現市面上銷售的‘煙卡’基本都是‘三無’產品,涉嫌商標侵權。在對20家商店開展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銷售‘煙卡’的商戶有5家,目前已責令其整改並立即下架相關商品。下一步,我們將開展常態化專項執法檢查,淨化校園周邊市場環境。”

市三院兒童心理門診醫生於春暢表示,孩子玩“煙卡”上癮影響學習、受到不良誘導而過早吸菸的風險確實存在。“家長可以先跟孩子一起玩‘煙卡’,瞭解他們的想法,然後在玩的過程中告知其菸草的危害,進行正確引導。”於春暢建議,家長可以平時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減少接觸“煙卡”的時間,讓孩子慢慢從“煙卡”遊戲中走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