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18”越來越近,多個主要電商平臺紛紛開啓活動招商,併發布了今年的促銷策略。

與往年不同,今年天貓、京東、快手提前宣佈取消了預售模式。近期也開啓招商的抖音電商也不再強調“預售玩法”。

距離淘寶首次2012年提出“預售”概念,到正式官宣在大促中全面取消預售;從最初的10天預售,到覆蓋一個多月漫長髮貨等待期……十二年的時間讓不少消費者和商家對越拖越長的促銷“戰線”感到疲憊。

在“消費降級”,消費刺激玩法創新乏力情況下,去繁就簡、完善消費服務逐漸成爲當前電商購物的共識。

集體取消預售,促銷“戰線”仍然漫長

據淘寶天貓618招商宣傳資料顯示,今年618取消預售後,將在5月20日晚8點開啓第一輪促銷,並將於5月31日晚八點開啓第二輪促銷活動。

針對商家,5月6日天貓618已開啓招商。據介紹,此次商家參與平臺618促銷活動規則也更爲簡單,滿足條件即可進行商品報名。面向消費者,天貓拋出的促銷套路的確減少了許多,除了現貨發售、滿減折扣外,從開售至7月5日平臺將進行全程保價。此前大促提前預熱的各類搶紅包、小遊戲玩法未見宣傳。

同樣在今年取消預售玩法的快手電商透露,自5月20日起正式“現貨開賣”,開啓爲期42天的購物狂歡日。促銷活動大致分爲搶先購、爆發期和返場三大階段,分別對應不同的產品品類和主播營銷手段。同時,快手還推出了“滿300元減60元”的跨店滿減優惠。

京東早在2023年雙11就已首次取消預售玩法,直接現貨開售,在當時預售扎堆的主流電商平臺中收穫了不少點贊。618作爲京東平臺全年最大的促銷活動,今年再次全面取消預售,計劃5月31日晚8點正式開售。

橫向對比來看,京東開啓618促銷時間較其他平臺遲了不少。但京東對此表示,讓618迴歸6月,不用拉長戰線,想買就買,讓購物迴歸簡單的快樂。據介紹,今年京東618還將同步推出百億補貼日、9.9包郵日、超級直播日等主題活動,進一步強化平臺的低價、實惠標籤。

至於拼多多、唯品會、蘇寧易購等電商渠道,無預售、直接開賣早已是平臺促銷常態。此外,小紅書也宣佈將在618期間升級扶持資源、升級直播玩法、升級直播產品,向用戶提供億級平臺補貼。

新消費日報觀察發現,儘管集體取消預售,但除了京東平臺外,抖音、天貓、快手在今年618大促都給出了更長的促銷時間,預計活動週期分別達到了26天、30天和42天。對比而言,2023年抖音、天貓、快手618大促週期(含預售)分別爲27天、28天和31天。

消費者回歸理性,平臺商家求變

“今年的618活動較往年時間更長。說明經歷近幾年電商平臺購物節後消費者也逐漸迴歸理智,不再一味的關注活動期間各種眼花繚亂的價格‘優惠’,更多關注產品本身品質。”浙江艾佳集團電商負責人廖晨說道。

對於此次調整,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影響最大的或許在於整體成交規模。此前預售“定金+尾款”模式儘管會存在不少衝動消費、付款後退貨的情況,但卻帶來了平臺和商家交易規模、成交額的快速增長。

“取消預售肯定會影響最終的GMV規模,但現在各大平臺已經不再將GMV作爲核心訴求。”廖晨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預售玩法的取消,預示着電商通過節點大促拉動銷量的模式迎來變化。

早在2022年,多數參與618大促、雙11大促的電商平臺就已不再公佈整體成交金額是否增長。尤其是淘寶天貓更多關注用戶活躍、品牌交易增長以及直播間成交額增長。據報道,2022年淘天集團時任CEO戴珊曾簡單透露,“再一次實現了618零售額的年同比正增長”。

同時,對比2023年的618大促打折宣傳,今年各大平臺也不再以大額補貼、“史上最大折扣”等口號作爲宣傳噱頭。

在廖晨看來,“低價”“簡單”“直接”是今年“618”大促主打的核心,今年各平臺宣稱對消費者、商家都採用簡單的參與方式,也是平臺通對消費理性化所做出的調整。

對於有一定品牌影響力、有固定消費客羣的大品牌而言,取消預售可以更高效地引導消費者直接下單,安排去庫存、合理備貨排產、減少售後壓力。

“在以往的經營過程中我們確實也遇到過庫存問題,特別是在大促期間”, 據廖晨向記者透露,過去每月生產都會給電商預留20%的量,在次月再根據預留量的實際消耗程度再決定生產情況。而今年針對各個平臺618活動的玩法,艾佳也調整產品的機制,同時更新會員玩法,希望在618購物節期間的產品銷量能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

對於更多缺乏品牌影響力的中小廠商而言,取消預售意味着引流和營銷渠道必須調整,纔能有機會在折扣和產品品質競爭中突圍。

不過也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表示,現在領商品專屬券、店鋪優惠券、滿減折扣、前XX分鐘優惠、每日領紅包疊加等促銷規則仍然十分繁瑣,只取消預售改變不了什麼。

更有網友反問,既然取消預售,“爲什麼不能直接打折”?而在成本上升與消費更趨理性的當下,不論是對平臺還是商家這都是一個較難回答的問題。

財聯社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新消費日報”(ID:cls-xxfribao-01),作者:徐賜豪,責編:高夢陽,編輯:梁又勻,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