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長期大額存單隊伍又少了一員大將。民生銀行決定,自5月7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停售半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大額存單產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瀏覽民生銀行APP發現,目前該行在售的大額存單產品主要集中在1個月及3個月期限,年化利率統一爲1.7%。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5年期的大額存單已經蹤跡難覓,多數大額存單的存款期限集中在2年之內。除了停售長期大額存單之外,智能存款也逐步淡出視野。對於這一系列的操作,市場的主流觀點認爲銀行逐步降低高息存款的比例,以減輕負債端成本,從而在淨息差不斷收窄的壓力下保持財務健康。 

多家銀行暫停長期大額存單

淨息差作爲銀行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直接反映了銀行在資產和負債兩端定價能力的強弱。據公開數據,民生銀行2023年的淨息差爲1.44%,較2022年下滑0.14個百分點。而A股42家上市銀行中,2023年淨息差平均數爲1.78%,中位數爲1.74%。據此判斷,民生銀行本次停售中長期的大額存單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家下架長期限大額存單的銀行。4月初,招商銀行也已不再新發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產品額度。記者在招商銀行的APP上看到,目前該行大額存單的最長期限爲2年,存款利率爲2.15%。

雖然多數銀行沒有明確表示暫停長期大額存單,但是從實際操作來看,5年期的大額存單已經蹤跡難覓。以工商銀行爲例,該行2年期20萬元起存,3年期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均顯示“售罄”,100萬元起存的仍然還有額度,利率爲2.35%。且其它期限大額存單也有不少已經售罄。

中國銀行的大額存單最長期的也僅有3年期的產品,存款門檻20萬,存款年利率2.35%。6個月以下的大額存單有三款,分別是1個月、3個月、6個月,對應年利率1.49%、1.5%和1.7%。

農業銀行的情況也較爲類似,大額存單的最長期限爲3年,存款利率也是2.35%。

平安銀行的大額存單最長期限爲3年,年化利率2.5%,起存金額20萬,五年期也是蹤跡難覓。

事實上,隨着定期存款利率下調、大額存單停售,近期十餘家銀行還密集下架曾經的“攬儲利器”——協定存款、通知存款。“我今天接到平安銀行的短信通知,通知我‘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將於5月15日終止服務。”廣州市民林女士表示。

5月9日下午,廈門銀行連發三份公告,宣佈下架個人通知存款自動轉存產品、“智慧存”單位智能通知存款服務,並下調存量個人7天通知存款利率。

廈門銀行去年末淨息差爲1.28%,與交通銀行並列爲42家A股上市銀行最末尾。

5月1日,渤海銀行在其官方公衆號發佈文章稱,渤海銀行的自動轉存個人通知存款產品將於2024年5月1日起自動終止,終止後存量自動轉存個人通知存款產品統一變更爲“通知存款+”產品。

同日,大連農商銀行也在公衆號發佈文章稱,自2024年5月14日起,大連農商銀行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取消自動轉存功能,客戶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進行通知預約。

如果把時間延伸至今年上半年,則有更多銀行加入了下架高息存款產品的行列。今年3月份,福州農商行、廈門農商行、連江農商行、三明農商行、平和農商行、南安匯通村鎮銀行、古田刺桐紅村鎮銀行等多家農商行、村鎮銀行發佈公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

淨息差持續收窄

銀行之所以大幅削減此前的“攬儲神器”規模,和銀行息差壓力不無關係。過去一年間,銀行業的息差壓力重重,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42家上市銀行中,僅青島銀行一家實現淨息差增量,增幅只有0.07個百分點。青島銀行在年報中表示,主要是持續調整生息資產和計息負債結構,貸款和投資平均餘額佔比提高,應付債券平均餘額佔比下降。同時,嚴控存款和應付債券成本率,計息負債成本率下降,從而對沖了資產收益率下行、存款規模增長的影響,實現淨息差的提高。

而相較於增量,多家銀行息差下降幅度驚人:瑞豐銀行以0.48個百分點的降幅領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降幅也在0.3個百分點以上,過半數的銀行淨息差下跌幅度超出0.2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和廈門銀行淨息差並列最低,僅有1.28%。這一收窄的趨勢在2024年一季度仍在延續,在披露了一季度淨息差(年化)數值的25家銀行中,23家的淨息差繼續收窄。 

中泰證券的研報顯示,商業銀行截至2023年末的淨息差已降至1.69%的歷史低位,也是首次跌破1.7%關口。  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峯表示,從2024年來看,銀行資產端定價仍面臨幾重壓力:一是2月LPR下調幅度超預期;二是重定價壓力;三是實體需求仍然不足。負債端存款定期化趨勢仍在延續,存款利率下行難以完全抵消存款定期化帶來的影響。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銀行不管是調降利率還是調整產品結構,背後的邏輯都是控制負債端成本。他指出,如果大額存單的收益和定期存款一致,其吸引力確實會大打折扣。但是大額存單可以在保持收益的基礎上進行轉讓、支取靈活,能夠一定程度防範流動性風險,這一優勢依舊引得不少投資者趨之若鶩,而這也是銀行停售大額存單產品的考量之一。

“存款成本剛性的特徵依然比較顯著。”中國銀行副行長張毅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雖然2023年存款利率下降了三次,但是存款的定期化、長期化趨勢特徵還是比較明顯,這方面都有一定比例的上升,同時市場競爭也加劇了成本下行的動能。”張毅透露,2024年,中國銀行將加大對高成本存款的壓降力度,包括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以及3年期以上大額存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