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閩南日報

無水不成景,小區水景可爲業主生活添彩,是商品房的一大賣點。

市區某小區的水景成了擺設,水池完全乾涸,水管生鏽裸露。

☉本報記者 楊 瑞 文/圖

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如今,人們對居住環境品質的要求逐步提升,小區水景也成爲影響購房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工湖、錦鯉魚池、親水棧道、噴泉等水景,成爲開發商策劃營銷的一大賣點。

然而,賣房一時爽,維護處處難。記者發現,交付使用一段時間後,曾經作爲賣點的水景卻面臨各種問題,相當一部分出現水體渾濁甚至完全乾涸的情況。其中原因爲何?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A

現狀

清理維護難度大

不少小區被迫停用水景

站在悠樂社區的大門前,遠遠望去便可看見一方水池,一座拱橋橫跨水面,供居民通行,而水池前的空地,則有不少孩童在家長的看護下嬉戲打鬧。原本以爲這應是現代版的“小橋流水人家”,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水池早已經乾涸,有的只是多日前暴雨後留下的未乾水窪。

社區居民告訴記者,小區的水景已經好多年未使用了。社區物業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這是因爲小區水景出現漏水的情況,“我們小區是2012年正式入住,一開始水景都有使用。但在8年前,水池出現漏水的情況,而水景下方正好是小區的地下停車場,給居民停車造成了很大不便。此後我們多次維修,但是始終無法根治‘頑疾’。維修費用增加,同時考慮實用性問題,再加上居民的反饋意見,最後水景只能停用。”

記者又來到榮昌花園,這裏的水景由一條環別墅區的內河水系組成,目前有水流流動。站在水邊,除了看到少許落葉,並未聞到異味。榮昌花園物業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小區的水景一直都在運行,並經常組織人員打撈水面上的落葉,一年清理一次底泥。

但即便如此,對於小區的水景維護,居民仍然覺得有待加強。住在榮昌花園別墅區的陳女士表示,雖然水景一直有人打掃,但還是希望能增加底泥的清理頻率。“我們小區和其他地方不同,水景就從家門口流過,只要清理不到位,稍微有點味道,都會對生活造成很大影響。”陳女士說。

而在其他一些建成時間更長的小區,水景的情況與悠樂社區大同小異,迫於各種原因而停用,成爲小區管理中的“燙手山芋”。但是即便水景“難管”,市面上的新建小區如建發縵雲、建發朗雲等,在宣傳單或者沙盤上,水景依舊是重要的“賣點”。

B

物業

維護成本高

安全隱患多

問及小區水景停用原因,各小區物業都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歸納起來主要在兩個方面——維護成本與安全問題。

維護成本方面,小區物業表示,主要是日常的水費、噴泉和射燈等電費,以及人工維護費用,同時爲了保持水質,還需要使用一些除菌淨化的藥水。物業工作人員表示,這裏面每一筆費用都是不小的開支,而且都不是一次性投入。如果水景損壞,維修費用更是無底洞。然而水景只是作爲觀賞性的配套,實際上無法盈利,所以這些支出又只能平攤到每個業主的物業費上。

安全方面,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普遍表示,自己有保護居民安全的責任,但是無法時時刻刻守在水邊。“小區安全問題是我們第一要務,我們都有在水景旁掛警示標語,看見小孩太過靠近水池也會及時提醒,但是的確沒辦法保證24小時在水邊站崗巡邏,這既不現實,也不是治本的辦法。”一家物業工作人員苦笑着說道。

因爲業主對水池的去留問題、改造與否意見不一致,導致大部分小區只能選擇先停用,後續再進行協商,但是結果往往不了了之。

C

業主

有人支持停用

有人期盼修復

在悠樂社區採訪時,記者碰到前來繳納物業費的鄭女士。她說,早期選擇購買這個小區,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小區的環境,“一開始入住,自己還沒有小孩,覺得小區有一個像樣的水景賞心悅目。但是後來小孩出生,就覺得這是一個安全隱患。”

與鄭女士看法一樣的,還有居住在桂溪花園的何先生。作爲小區較早入住的一批業主,他表示:“家中有兩個小孩,都比較調皮。如果每天回家或者玩耍的地方有水池,我們作爲家長也會擔憂,所以水池停用,我們也沒有太大意見。”

採訪中,記者留意到,各家小區的水池水景周邊基本上都有護欄或者鐵鏈進行圍擋,並標有“水池危險,請勿入內!”等警示標語。但這些圍擋物高度都較低,欄杆之間的間隙也較大,小孩子很容易穿過走到池邊,甚至直接接觸水面。許多帶小孩在附近玩耍的家長表示,夏天快到了,小孩子尤其喜歡玩水,水池的安全是自己擔心的重點,即便池裏沒有水,掉下去也有受傷的風險。

有人支持停用,但也有人期盼修復。鑫榮小區東區的中庭水池因維護難而停用,居住在此的劉女士不禁“吐槽”:“當初買房看中的就是可以在家看水,想借着‘風生水起’的寓意。但是現在水不流了,當初開發商的承諾沒有兌現,這是讓我們不滿的地方。”

市區大唐名門小區則採用分時段開放的策略,該小區於2020年交付,小區內設有多處水池,其中較爲顯眼的是小區正門兩旁的淺水池,使用時以噴泉的形式呈現水景。因爲使用噴泉的電費和水損都較高,業主對噴泉水景的使用提出了異議。爲此,小區物業進行了多次協商。就在3月份的業主懇談會上,大家達成初步意見——小區水景平日不開放,只在重大節假日和週末的部分時間段使用。

此外,也有居民表示,既然買房時選擇有水景的小區,管理方對水景附帶的安全問題就應有應對措施。水景難管、易損壞不能成爲現在停用的理由,應該充分發揮水景作爲“景”的作用,不能簡單地擱置荒廢。

D

業內分析

可設計運行成本較低

面積較小的淺水池

漳州市物業管理協會祕書長賴賢毅表示,小區配套水景是提升住宅環境質量、美化小區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水在傳統住宅學上也有“進財”的寓意。但小區爲了保證車輛停放和規劃要求,部分水景就設立在地下室頂板上,對景觀底板的防水施工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施工質量不達標或使用年限長了以後會造成滲漏水,較難維修或維修費用較高。加上因採用抽水設備讓水流動,產生較高的水電費用,部分業主也不願意分攤這些公攤水電費。因此,是否啓動景觀流水及景觀燈,什麼時間段啓動,物業公司需要和業主協商,達成統一意見。

此外,開發商在規劃設計中,也不能一味考慮如何吸引購房者,而忽視後期的管理難度,應該在小區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其定位,儘量避免大面積及狹長的水景設計,可設計運行成本較低、面積較小的淺水池,避免水景等公共資源因管理難度高、費用大而淪爲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