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阿麗也·吾買爾

高校大學生作爲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就業狀況是決定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高校除了要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外,還應對學生的就業情況多加關注,引導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就業方向,在工作崗位上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基於此,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尤爲重要,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的同時,結合社會需求提升學生核心就業競爭力。

引導學生紮根基層樹立先就業再擇業觀念

正確的擇業觀對高校大學生就業選擇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部分學生盲目跟風,將一線城市作爲自己擇業的唯一選擇,致使出現一二線城市人才過剩而部分真正急需人才的地區卻無人問津的問題。高校應引導學生根據能力、專業、興趣和需求等,選擇合適的就業地區。如對於農學專業或機械專業而言,大城市的發展空間較小、崗位需求較少,不利於學生個人優勢的發揮,而農村或建設有大批工廠的地區更加適合此類專業學生髮展。高校可引入紮根基層帶領基層羣衆“闖出一番天地”的優秀勞動者的事例,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就業的選擇並不侷限,紮根基層的工作人員也能夠利用崗位優勢,近距離地與人民羣衆接觸,第一時間瞭解人民所思所想,找準發展方向,並在基層工作中積累工作經驗,提升工作能力,厚積薄發實現職業理想。

在當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校畢業生規模急劇擴大,勞動力供給與需求不平衡,促使大學生“緩就業”“慢就業”現象較爲普遍。對此,大學生應將個人理想與社會、國家需要緊密結合起來,以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式,在不斷的基層工作實踐中找到適合自身成長髮展、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的工作。先就業再擇業,轉變“一步到位”的思想。部分學生對於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過高“理想值”,若只想“一步到位”找到理想工作,極易因現實打擊而產生挫敗情緒。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高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先就業再擇業,在就業中尋找職業方向。大學生求職與企業招聘之間存在一個相互匹配的過程。學生進入實際工作環境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逐漸積累經驗,在清醒認知自我的基礎上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崗位。因此,大學生需要轉變“一步到位”的觀念,設定期限,允許自己有一段尋找合適崗位的時間。高校應在就業創業教育中加入對學生創業的指導,鼓勵適合創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樹立“創業也是就業”的擇業觀。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就業核心競爭力

學生只有自身本領硬,才能在社會中真正有所作爲。高校應以學生的能力培養教育爲主,結合當前就業形勢與勞動力供需情況,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爲社會發展培養高質量人才。

一方面,高校要調整學科專業佈局結構,促使學科專業設置充分滿足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傳統產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崛起。智能製造、電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成爲就業的“新風口”。課程設計也需結合相關社會發展背景,增強教學時代性,讓學生學有所用。

另一方面,要通過實踐教學、社會培訓、技術研發等方式,以人才聯合培養、技術聯合攻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主動吸納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到學生的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及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此外,高校還應在就業創業教育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激勵引導學生在畢業後繼續保持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主動尋找學習資源,提高自我能力。

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高校需與企業共同協作,形成合力。實施校內外“雙師”計劃。利用校內教師紮實、系統的理論基礎與校外導師對行業和市場更爲成熟的經驗積累,同步夯實學生理論知識水平,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具體而言,高校可利用寒暑假時間,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乾和智慧;在實習期間,高校爲各專業學生對接專業對口的實習基地,爲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同時,注重對孵化園的利用,爲學生創業提供便利和指導,幫助學生在學生階段就開始深入瞭解創業,並親身投入到創業實踐中。學生不僅可以享受政策福利,還能積累創業經驗,爲後續創業作準備。企業應留出部分崗位給大學生就業,只有這樣學生纔有更多選擇空間,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新質生產力需要創新和突破,高校和企業應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新,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成生產力。

加強職業規劃指導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

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輔導高校畢業生科學規劃個人職業生涯。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自己形成清晰、具體、正確的認知,瞭解自己的理想和愛好,以便更好地規劃職業計劃。一方面,講解最新的就業創業政策和信息,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職業選擇;另一方面,增加應聘求職簡歷、形象禮儀管理、求職陷阱等實用性知識和技巧方面的培訓,提升學生應聘成功率。同時,高校可以邀請知名企業人事專員到校指導學生,爲學生講解求職中的注意事項。包括求職簡歷製作和自我介紹需要突出重點,展現個人優勢;注重個人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與形象管理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教師應結合真實案例,爲學生講解求職騙局和破解之法。警惕“付費內推”,不要輕信無任何要求且薪資待遇異常高的招聘信息;警惕“實習生套娃”,通過正規渠道尋找實習或就業崗位,避免落入“空手套白狼”的圈套;警惕“虛假招聘”,覈實招聘企業或中介機構的工商註冊、企業信用等信息,謹慎對待將“先交費”作爲條件的招聘。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強國建設的主力軍,是就業市場的主體,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點羣體。自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來,各地政府積極響應,結合本地區具體情況作出針對性的政策指導。政府、企業和高校三方應形成合力,爲大學生提供全方位就業創業政策與信息諮詢服務。高校應密切關注政府發佈的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和福利,及時爲學生解讀政策。在校內官網設置“就業創業”欄,安排專人負責收集就業創業信息,做到及時更新、定期發佈。

各高校需要向學生解讀與學生就業創業密切相關的政策規定,如基層就業、市場化就業、自主創業、能力提升、就業援助、公共服務、權益保護等政策。同時,向學生積極宣傳各地招聘活動,如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百日千萬招聘、民營企業招聘月等,爲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此外,積極與企業合作組織“雙選會”,便利學生求職面試;組織“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搭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接交流平臺,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用好校園招聘主渠道。

(作者單位:新疆師範大學商學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