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雲程萬里,御風而行” 國泰基金2024年夏季策略會上,國泰基金FOF投資總監曾輝分享了他的資產配置策略及展望。以下是分享實錄——

投資最重要的事情:控制回撤

投資與人生的相似

在介紹ETF行業輪動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資產配置的理念以及方法論。

首先我們認爲,投資最重要的事情——控制回撤,而不是追求收益和彈性。因爲投資,與人生很像。控制住回撤等於是少走彎路,一步一個臺階向上。

我們追求雙維度的目標,既追求彈性,也追求控制最大回撤。我們認爲,股票相當於是原材料,單隻基金相當於半成品。那麼,追求彈性+控制最大回撤,兩個維度目標的配置,纔是成品。

我們也有一個理念,要追求絕對收益,而不僅僅是追求相對收益。因爲對於投資者來講,在不好的年份,有10個點的絕對收益。在好的年份有20個點的絕對收益。這是以投資者爲中心的考慮。

跨資產配置的統一框架

超跌-超漲框架

市場上有很多類資產,怎樣把這些資產輪動起來?那麼多的行業,怎麼輪動起來?這就需要有一個基本的框架。

每一年都其實只有很少部分的資產,會表現特別好。一定是需要優中選優,而不是平均分散的配置。用什麼框架來做資產的挑選呢?

資產配置的框架:超跌-超漲框架。

一個價值20塊錢的公司,股價是20塊的公司,既可能因爲超跌,到10塊。也有可能超漲,到60塊。我們會發現,它會在20上下,就是比較大的一個波動或者是偏離。我們稱之爲“超漲超跌”。從10塊到60塊之間,其實有五倍的漲幅,再加上盈利增長一倍的話,那麼就是一個十倍股的來歷。

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非均衡分析。

我們教科書上都會講,均衡分析。一個公司值20塊錢,它就應該在20塊錢附近波動。但實際上,資本市場波動,都是非均衡的。它是極值的波動。最重要就是6塊錢或者60塊錢,這兩個點是非常重要的兩點。

同樣的邏輯,也可以適用於房地產市場,也適用於原油黃金市場。包括像2016、2017年,房子市盈率從3%的均衡位置超漲到1%的極限位置。我們當時認爲房地產市場,是見頂了。包括最近看到黃金價格,它也是超漲超跌,我們認爲,它的均衡位置可能到1000以上,相對於超漲來講,將來會到2500到3000以上。這個框架,它適用於所有資本市場。

投資中的6大風險

宏觀,中觀,微觀

在講投資體系之前,先談談投資6大風險。

我們認爲,我們對風險的總結,相對於我們對問題的總結。如果我們不能把問題,排序或者是認識得很清楚,找不到問題的話,那我們就很難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是把宏觀風險,放在6大風險第一位。

我們認爲,在投資的六個階段中,其實第五個階段,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在大的市場波動發生的時候,比如說股災或者是債災發生的時候,我們需要部分或者大部分避開市場的調整,比如說我們要在第五個階段實現宏觀風控,一定要在這個時候,需要做減倉的動作。我們稱之爲“宏觀風控”。

第二大,就是中觀的風險。

過去一些基金表現不如人意,但是也有一些表現得不錯,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的中觀資產在輪動。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跟上市場的資產輪動,而不是說刻舟求劍,一直停留在幾年前的那麼一個比較老的判斷上。

其實我們也發現了,中觀層面,成長和價值,這兩種風格,其實有明顯的規律。比如說2019到2021年,是成長的牛市。最近三年,從2022年到今年,可能是價值表現更好。

爲什麼?主要是因爲,盈利一直增長,但是在牛市的時候,估值擴張,會幫助幫助成長跑得更快。熊市的時候,估值的收縮,會讓股價跌得更多一些。所以在熊市的時候,反而需要做一些盈利持續增長,但沒有估值收縮風險的價值類資產,是這麼一個規律。

同時,我們也談到了微觀風險,有三個層面的風險。

翹翹板效應。翹翹板效應,也叫冠軍魔咒。今年表現好的冠軍基金,可能在明年變成最後一名。這就是冠軍魔咒。

短板效應。我們一般想長期持有一個明星基金經理。實際上沒有短板的基金經理,是非常非常稀缺的。

生命週期效應。基金經理已經克服了前面兩個效應,但如果規模大到一定的程度,也會發生業績上的突然的不好或者衰變。

總結六大風險,我們認爲這六個風險,無論是何種投資都需要面對的,其中最重要,就是系統性風險,第二個是中觀風險。其次是選基的三個風險,以及我們基金經理自己的知行合一的風險。

資產配置七部曲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用回撤至上、原則體系和量化體系來應對。

我們要把回撤至上,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時,通過原則體系和量化體系,來處理好。

我們通俗地講,原則體系,就是我們面對我們曾經犯過的很多錯誤,不要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原則體系,真正把這些錯誤真正能處理好,同時也通過量化體系,輔助我們把問題解決。

這是爲什麼會有原則體系?爲什麼會有量化體系?量化體系,還有一個優勢,幫助我們控制回撤。

通常我們通過主觀投資的時候,會有很好的彈性。但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需要通過量化手段,來幫助我們控制回撤,提高業績的持續性,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整個投資體系不斷地進化。

第二步驟,是宏觀4因素模型。PMFH。

一般的市場會認爲,基本面,是一個決定市場走勢的,我們稱之爲“單因素的宏觀模型”。實際上,我們認爲是“4因素模型”。

基本面,只是決定這個市場的中軸,但是市場的波動,上下限,由政策面決定的,同時資金面和博弈面,是決定了市場波動的主旋律。通過4因素模型,我們判斷今年是盈利和流動性雙升的比較好的一個向上的趨勢。但因爲是存量的博弈,所以會有一些分化。外資,會佔比較大的影響。

第三步驟,我們要在中觀方面,做三個產業羣劃分。因爲如果直接是簡單做30個行業或者幾百個主題的輪動,這樣的話會比較複雜,我們需要把它化繁爲簡,變成三個產業羣,通過三個產業羣長期追蹤,得到比較好的、比較簡單的一個效果。

第四步驟,回撤-收益目標兩分法。我們的目標,既要追求控制回撤,又要追求收益率,這種雙維度的目標,決定了我們肯定不能夠用同樣一批基金既實現回撤又實現收益,我們只能說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防禦能力比較強的核心基金控制回撤;在市場好的時候,我們用衛星基金來追求進攻。它是核心和衛星大類切換的做法。

第五步驟,持有子基金數量和比例的思考。

我們資產配置的時候,怎樣考慮集中度或者說持有基金的數量?一般的市場主流理論卻認爲,經典理論叫做“分散平均配置”。我們認爲這種理論,更適合於全面牛市的時候,如果是一個局部牛市,或者是不好的、熊市的時候,不太適合這種“分散配置理論”,我們覺得更好的是像芒格或者是巴菲特所說的,“好的機會總是很少的,我們需要相對集中持有一些比較好的一些方向。”

資產配置,實際上是低相關性、分散風險和邊際收益率平衡的最優解。我們在做三個市場分散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一定的降低風險的作用。但如果過於分散,比如到15個以上之後,我們認爲邊際收益率下降,會超過我們通過分散所獲得的風險,這個是相對集中模式。

第六個步驟,是選基。選基有三大痛點。這個時候,我們怎樣來克服這三大痛點?最根本的方法,首先要把衛星基金和核心基金分開。

所謂衛星基金,相對於一個行業的ETF。核心基金就是一些防禦能力很強、最大回撤比較好、能夠既懂得價值類投資,又懂得成長類投資,能夠穿越牛熊的一些基金經理。

我們在選擇核心基金經理的時候,第一個我們會非常看重歷史的最大回撤。第二,我們會非常看重,他是不是具備成長和價值兩類風格,都能夠處理好的一個能力?

第七步驟,投後動態管理/過程風控。

我們在投了基金之後,如何做投後管理?無論他是再好的一個基金經理,或者是名氣再大的基金經理,我們還是密切關注他近三個月的走勢,如果他持續斜着向下的,或者是他刷新了他的歷史最大的回撤。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把他立即調出來。這是投後的一些做法。

ETF行業輪動以及展望

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一下,ETF行業輪動以及展望。

首先,我們要化繁爲簡,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

我們看到,有30多個一級行業和數百個主題,我們怎麼樣能夠長期有效的處理好呢?我們分成三個大的產業羣。三個大的產業羣,每個產業羣大概都只有三到四類的產業鏈。我們只需要長期,深度研究這九個產業鏈,基本上就能夠把握住市場主要的風向。

比如,價值產業羣,之前,前三年一直都是煤炭,煤炭跟隨着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一直以來,表現比較好。它也會逐步過渡到像黃金資產的崛起,就會引發它的價值產業羣裏面,也有一個產業鏈的輪動。

那麼,成長產業羣,把它,分成四個小的產業鏈,包括幾年前的新半光軍,包括幾年前的恒生科技、包括去年開始的AI,包括整車等等。分爲四個產業鏈,我們發現,它們也會有輪動的關係,而且往往都是做最上游,彈性最大、效果最好。

今年以來,AI最上游,通信是表現最好的。到現在開始,我們發現恒生科技,又開始接上來,包括展望未來,可能,新半光軍裏面,像鋰電池等等,也會起來。

這就是三個產業羣,九個產業鏈的做法。我們認爲這是一個化繁爲簡,是非常重要一步。

第二,超漲超漲的框架。牛市的時候我們要做超漲,利用估值的擴張更好地盈利。熊市的時候,我們做超跌,避開估值的收縮,做防禦。

我們發現,像黃金、煤炭、通信,這些都是最近這段時間,超漲的資產,這些都可以持續地配置,我們也發現像恒生科技、像之前包括有遊戲、包括等等一些資產是超跌的資產,超跌的資產,表現爲彈性非常大,而且進攻性十足,我們基本上都會配置一部分的超漲資產也配置一部分的超跌資產,無論是超漲超跌都會配置最有代表性的。通常會偏向上游的彈性資產。

第三,行業輪動,它不是孤注一擲的做法,而是逐步做聚焦的過程。

因爲我們剛剛談到,其實市場的機會可能遠遠小於大家想象。可能往往每一次,都因爲存量博弈,都只有一到兩個機會。但我們做資產配置的時候,通常是在九個產業裏面會選六個產業鏈,可能開始會平均地配置。但隨着市場在動態變化,我們會逐步把六個產業鏈,逐步聚焦到一到兩個產業鏈。因爲六個產業鏈是我們研究能力,能力圈的範圍之內,究竟哪兩個或者哪一個行業能起來呢?是市場的合力決定,而不是我們研究能力的決定。所以從分散到聚焦的抓住市場。

我們的行業輪動,不是我們一開始認爲哪個行業會起來,全部All in個行業。我們的方法是爭取更高的勝率。

第四,宏觀的大局觀。至上而下的視角很重要。這三年總體來說是牛短熊長的,自上而下的視角,對我們做行業輪動也非常有幫助。

第五,量化體系和量化工具。幫助我們能夠盯住所有市場、行業的一些最新的動態,包括我們做輔助的判斷,同時也幫我們做好回撤和風控。

第六,要需要長期的專注,同時我們做行業輪動,最好也需要一些對股票的瞭解,因爲我個人以前也是做十多年的股票,我們覺得對行業龍頭個股的瞭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同時我們也覺得勤奮和信心也非常重要。

行業輪動:今年的操作及展望。

一月份我們基於宏觀風控,觸發了我們的宏觀風控的模型,我們當時是把倉位大幅減倉,一月份也發生了股災。那個時候我們一方面是做了一個宏觀風控,同時也把結構變成了一個核心爲主,或者是防禦性爲主的結構,我們買入大量的銀行、煤炭和日金等等作爲防禦,當時只保留了很少一部分的恒生科技。

二月份的時候我們判斷市場股災的調整基本上結束了。我們又變回了之前的常態的進攻的陣形。我們當時是在市場最底的位置,加倉了恒生科技以及遊戲。

三月份的時候,我們很好地把握了黃金和有色的行情。四月份我們現在比較重的倉位是在恒生科技。

其實爲什麼能做這樣的選擇?無非是我們覺得在這六到九個產業鏈裏面,每次都會聚焦在一些行業。通過市場的動態反饋,我們最後聚焦到現在的一些組合,包括我們現在重點持有恒生科技,包括一些像海運、還有包括我們現在也在關注鋰電池。

展望二季度,我們認爲,隨着黃金的起色,包括恒生科技的起步,從產業鏈來講,恒生科技和新半光軍,有很微妙的聯繫。港股的上漲,其實意味着,可能沉浸了兩年多的新半光軍也會開始慢慢進入到反彈,我們現在開始慢慢關注最上游的比如說鋰電池,包括醫藥,也是下跌了很長時間。我們大概現在看好的方向還是說恒生科技、包括恒生醫藥、包括黃金、包括鋰電池、包括也在房地產等等。

如何通過各種量化指標和方法論

進行回撤控制

我們在做行業輪動的時候,也有一個最大回撤的目標。我們希望能夠把最大回撤控制在15以內。這是底線,年化希望能夠做到20。

無論你是做什麼樣行業輪動,就算你做砸了,你也有一個底線在這裏。首先這是目標,要確定下來,你是雙維度的目標。

方法論上面,第一個我們很看重宏觀風控。

如果發生了大的股災,或者是債災,我們都會做減倉的處理,我們會把100的倉位降到80%。歷史上很少有人扛得過,光靠個股能夠扛得過股災的。這是很少有人做到的。

這是第一個步驟宏觀風控。

第二個步驟,把這個陣形,以前是衛星基金爲主的進攻陣形,我們會把它變成核心基金防禦爲主的陣形。我們會在80%結構裏面配置比如說銀行、黃金、煤炭等防禦型的資產。

第三個我們在買基金的時候,很看重買入超跌極限的位置的。包括我們以前買遊戲,包括買恒生科技都是在超跌,到了一個極值,非常低的水平,我們纔買進。或者你買在它最大回撤的邊界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安全邊界本身就很好。這個時候你做的輪動,其實你的回撤也有幫助。

第四我們會很看重買入基金的剛性的風控。如果它最大的回撤超過15,我們不管怎麼樣都會賣出。通過很多的方法,包括我們很多的量化模型,我們在宏觀、在中觀在微觀,大概都分佈了好幾十個量化的模型,幫助我們做判斷。

注: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